交大材料工程系 林鵬教授

WeGenius第4刊‧2002年

交大材科系

林鵬教授

1.何謂電子陶瓷?電子陶瓷與一般陶瓷有什麼不同?電子陶瓷最重要的應用有哪些?

2.何謂薄膜技術?薄膜技術有哪些應用?

3.被動元件佔了手機裡面很多空間,對於被動元件小型化積體化,有什麼材料可以符合這個需求?

4.由於無線的頻譜越來越擁擠,使得無線通信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對於高速化的射頻元件的開發,有那些材料技術可以克服?

5.生醫材料與其他材料應用的相異處有哪些?

6.未來半導體材料最需要突破的關鍵是什麼?

7.半導體產業的需求對於材料技術的進步有什麼影響?


1.何謂電子陶瓷?電子陶瓷與一般陶瓷有什麼不同?電子陶瓷最重要的應用有哪些?

 工業用的科技陶瓷,可分做結構陶瓷和電子陶瓷,結構陶瓷強調他的機械強度,電子陶瓷則是利用它的光、磁、熱、電化學這些特性的無機陶瓷材料,比較特別的是它的多樣化,像金屬通常僅以它的強度或磁性來做應用,而陶瓷一般都是無機物,單晶是透明的,在光電方面就有很多應用,可做波導,做成元件以後,可用到很多電子產品裡面,可形成關鍵性的功能。例如電容,其實這是各種電器用品最常應用到的,後來發展到多層電容,為什麼會用到陶瓷?因為陶瓷可提供高介電的特性,金屬當然不能,自然界唯一可以找到就是陶瓷,一般陶瓷都可以做到數千的介電常數,跟一般電容比起來可高達數千倍。從鈦酸鋇(BaTiO3)衍生出來,像是華興或是飛利浦都有做多層電容。若是做成薄膜就用在IC方面,其他就是變阻器(利用特殊製程,可使陶瓷材料一開始只有很小的電流,改變電壓後,突然上升到很大的電流或是以溫度控制其電阻的改變,這可以應用到高壓電的安全裝置)、PTCR(一般譯為「熱敏電阻」,溫度升高,電阻變高,例如吹風機,溫度一過高,電流變小,就不熱了),氣體感測器(可以偵測氧氣或CO2)還有像是壓電或是鐵電等薄膜元件。

2.何謂薄膜技術?薄膜技術有哪些應用?

 1micrometer以下,在真空環境中,去做熱蒸渡、濺渡、cvdmocvd、比較精密的mbe。過去材料都是大塊大塊,功能都是固定的,若做成薄膜,則可得到新的功能,因為薄膜的性質跟整塊差別很大,應用像是做IC或電子元件,在機械方面,像是在磚頭外表渡一層TIN或是TIC,很硬的外層,可增加磚頭的強度。大部分的材料都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做成不同用途的薄膜,這是現代高科技產業的一個特點,這都是為了達到輕薄短小。

3.被動元件佔了手機裡面很多空間,對於被動元件小型化積體化,有什麼材料可以符合這個需求?

 以高介電材料厚膜製做濾波器震盪器,這也可以說是電子陶瓷的應用。由於電磁波在空氣中的波長很長,在介電質的波長會縮小,我們利用這個特性,當一個高頻的訊號進來,要在共振腔形成共振,若用高介電材料做成,因為波長縮小了,就不需要做那麼大,可節省空間。在手機裡面的微小化就是用高介電材料,除了做的小外,還需要積體化,因為做的小的話,中間還是會有空隙,還有傳輸、連接和可靠性的問題,做成一個整體或是一個模組化,那麼體積則可以更進一步縮小。

4.由於無線的頻譜越來越擁擠,使得無線通信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對於高速化的射頻元件的開發,有那些材料技術可以克服?

 以主動元件來講,用GaAs來做的話,其mobility比矽還要高,因為當加一個電場在GaAs的時候,電子很快就可以上去,用矽的話,電子會慢慢上去,就會消耗掉比較多的能量,所以用GaAs的話就會消耗比較少的能量,而且速度比較快。而下一代的材料,可能用到InP,具會有更好的特性,像這種化合物半導體材料,頻率都可以用到10G50G Hz以上,另一方面,還是有人在用SiGe這種結合來做出通訊元件,因為它的介面可以做到很薄,所以電子在傳輸的時候,時間可以變得很短,雖然在矽裡面,電子運動速度比較慢,如果距離很短,時間還是可以縮短,大約估計頻率在10G以下都可以適用,而且比較便宜。

5.生醫材料與其他材料應用的相異處有哪些?

 生醫材料主要應用在人體方面,不過基本上還是要以材料背景為主,再加上一些生理方面的知識,而不是以醫學院的人為主。生醫材料的關鍵在於放進身體內不能有毒,沒有刺激性,本身的密度要跟身體有相容性,甚至能在上面長出身體組織,我們交大也成立了一個新的生物科技系,也會涵蓋到生醫材料的領域,將來我們會和他們合做,可說是相當方便。

6.未來半導體材料最需要突破的關鍵是什麼?

 嚴格來定義半導體的話,要討論的就是矽這個材料,不過矽只是做一個基板,廣義來說的話,當然包括了在基板上面的材料,像是金屬這方面。而需要突破的問題,以近程來看,當電路越來越密集,ULSI這種密集度的發展來看,目前大家開發的主題就在於低介電的材料,希望介電常數越低,可使介電層所引發的訊號延遲效應越少,訊號的傳遞就越快,現在的瓶頸在於,當材料尺度越做越小,所需要的介電常數就要求越低,而產業和學術界也慢慢的在往下推進更低的介電常數。

像是做Dram也要求密度越來越高,而剛剛也提過,記憶體裡面有一個很小的薄膜電容,那電容是用來儲存0101用的,電容量不能太小,縮小面積之後,電容量不能太小,所以介電常數就要提高。遠程來看,當半導體元件微小化到奈米級尺寸時,將會失去半導體特性,這時候就不能在以電子電洞的運作來進行,目前看好以磁性薄膜來接替半導體工業,不過磁性薄膜並不是完全獨立的,仍然要以矽做為基板,在上面長出磁性薄膜,它的電流是以電子的自旋正反方向來運作。

最近交大材料和電工系聯合起來,提出一個研究磁性薄膜材料製程、元件、系統的大型前瞻卓越計劃,也會加入台大、清華、中研院…等單位,將會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其實這方面,國外已經進行蠻久了,我們考慮到台灣在世界半導體佔很大的比重,要是以後半導體走到盡頭那台灣該怎麼辦,這個計劃就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所因應的新想法,像園區裡已有廠商投入開發。

在製程方面,先做成記憶元件,在矽板上先做ic設計,上面再去長磁性薄膜,磁性薄膜的材料是用鐵、鈷、鎳的合金來生成多層膜,其中訊號也是先通過下面的IC來連接到上面的電路。或是利用磁性薄膜材料來做新的邏輯線路,因為製程比較簡單,將可以做的更細。或是利用這種薄膜做成許多感測器,可用以感測磁場變化,像是防盜器、全球定位系統、信用卡…也可以做通訊元件。長程來講的話,磁性薄膜可以算是一種突破,因為跟用了40幾年的矽是不一樣的,但我要強調這並不是完全取代,因為仍要以矽做為基板。

7.半導體產業的需求對於材料技術的進步有什麼影響?

 從前面我們可以知道,業界進步的時候一定會有一些新的挑戰,這挑戰通常是電路的設計、製程的改善,也會牽涉到新材料的引進,像剛剛提到的高/低介電材料,那種問題就必須引進新材料來解決,而不是可以用電路設計來解決,比如做Dram的電容來講,過去幾年,為了縮小電容面積,若使用原本SiO2的材料,只好把平板做成凹洞來減小有效面積,或做成多層式的,這畢竟有極限。若是引進新材料,則可以將介電常數提到1200倍。

當然這包括很多新的問題要研究,像是溫度的穩定性、製程的蝕刻,還有一些電極是否能與新材料相容,這都是材料背景同學將來必須去挑戰的問題,因為ic設計的人就不懂這些問題。有時候一個突破並不是某一年某一月就突破,常常是經年累月不斷的研究,直到各方面都相當成熟之後,IC產業才會將這各材料引進來用,過去他們很習慣用SiO2來做材料,會產生惰性,像是怕會有污染之類的,能夠用現有的材料去做變更就好了,可是最後會有極限,等到這個時候,他們才會去引進新材料,而在引進之前,材料界早就開始在做研發,總不能等到產業遇到瓶頸才來著手,那肯定是來不及的。

訂閱

訂閱文章

本基金會不推薦任何醫療診斷、處置、器材、藥品以及美容、保健之用品與食品。無論何時,務必詢求專科醫師的建議。

編輯推薦

出版單書

 

 

 

 

more<<

線上使用者

目前共有 0 個使用者0 位訪客 在線上。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