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附醫李勝揚醫師 牙科

eenius27刊‧2009年‧

台北醫學大學附醫‧李勝揚醫師【醫師介紹】

劉亦棻專訪

 

1.您為何會對牙醫學系及齒顎矯正感到興趣呢?為何又會選擇攻讀生物材料博士?

2.生物材料的發展對口腔醫學有何影響?

3.相較於其它牙醫學系,您認為北醫牙醫學系的特色是什麼?

4.什麼人適合唸牙醫學系呢?

5.什麼是牙齒銀行?北醫成立牙齒銀行對於病患有什麼幫助?

6.牙醫師為什麼要接受PGY訓練?

7.咬合不正除了影響外觀,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會有影響嗎?

8.怎麼樣才能成為一位成功的牙醫師?

 

1.您為何會對牙醫學系及齒顎矯正感到興趣呢?為何又會選擇攻讀生物材料博士?

一開始就沒有刻意選擇牙醫學系,而是牙醫學系選上了我,三十年前台灣牙醫領域的發展當然不如醫學系,所以當時第一志願都會以醫學系為優先,再往下填。我後來沒有考上醫學系而進入北醫牙醫學系,相信也是一種緣份。總覺得這輩子所遭遇的任何事,都和上輩子有關,我們都是來受報還願的。

對齒顎矯正感興趣倒是有淵源的,大哥跟我差一歲,出生就有唇顎裂,而五十年前的台灣,整個醫療、醫術沒有這麼先進,哥哥從兩三個月大就開始開刀,當時更沒有飛機、高鐵,父母必須帶著他遠從台南搭火車上台北就醫,路途遙遠,真的很辛苦。

最有印象的一次,是國中時,哥哥剛動完手術回到家,我們一起喝湯,親眼看見他上唇位置剛補好的一塊肉竟掉進了湯裡。當天,父母趕緊又帶他北上再動一次手術。這件事讓我覺得一定要當醫生,把哥哥治好。後來進了牙醫學系,對齒顎矯正特別有興趣,就是因為與治療唇顎裂最有關係的就是齒顎矯正,基本上是齒顎矯正科、口腔顎面外科或與整形外科領域醫生合作治療的一個項目。

另外我個人認為齒顎矯正在牙醫專科中是最具挑戰性也是最困難的,因為牽扯到骨骼的生長發育,以及整個軟硬組織的生物與生理性,這些都要非常專業瞭解。此外,牙醫分科裡面讓人覺得齒顎矯正最具dramatic效果、變化最大,我十分enjoy能把醜變美,這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譬如今天有暴牙、戽斗或開咬,他的咬合、發音功能可以在矯正後,獲得正常、平衡甚至全身性身心健康,並讓一個人的外型大大改變,恢復自信,重拾人生。如果醫科可以有很多不同科別的選擇,那在牙醫領域,我想齒顎矯正最能彌補當年沒考上醫科的遺憾,也最能讓我幫助到與大哥類似的病患。

至於生物材料的研習,其實當初從沒想過要去唸,那時候在北醫附醫當住院醫師,而老婆是北醫護理學系畢業,在台大唸護理研究所,後來就留在台大任教。剛好台大護理學系的辦公室離教育部很近,留考資訊不斷,有一天她建議要一起去考公費留學,然而在我心目中公費留考簡直是mission impossible,非常難考,一年雖有120個學門,從文史地理到理工科都有,但每一個學門只開放一個名額,而且是十幾年才輪到一次相關領域。剛好那時有一科學門叫「牙科材料學」,同時也有「護理學」,她一直慫恿鼓勵我一起去考考看,實在是妻命難違。

1988年我跟太太當時準備要在6月結婚,考試則在8月舉行,因此度蜜月是載了一堆書去唸,因為總共要考十科,我們就這樣唸了兩三個月,兩個人竟都很幸運地考上。之後才真正面臨重要抉擇,就是要在台灣繼續發展才剛崛起的齒顎矯正研習或是要出國唸生物材料,後來還是順了太太的建議,出國且唸生物材料博士學位,而非齒顎矯正碩士,一來這個機會難得,畢竟夫妻一起考上,再來當時國內牙科材料的人才也很少,她一直鼓勵我不要看收入而要隨緣把握機會並看未來,終會心想事成,唸完相信會有很大的收穫與發展,所以就一起去了美國。 在美國西北大學生物材料研究所有一半學生是牙醫師和醫師,然而一去研究所所長就給大家下馬威說:「我要把你們轉變成real engineer,真正的工程師,forget you are a M.D. or D.D.S.」。

所以從前不喜歡的物化、微積分竟然都要重修且深度研習,真是應驗了凡事想避的往往都避不了,每天幾乎不敢睡覺,真的很辛苦。遇到的這位德國籍所長,對黃種人比較有種族歧視,我只能更努力學習去克服各種困難,後來還榮獲校內各種研究首獎、IADR等國際大獎的殊榮,只是畢業時我沒有接受國外幾所學校提供的教職,還是決定回台灣貢獻所學。

2.生物材料的發展對口腔醫學有何影響?

我覺得生物材料基本上分兩方面,一個是生物學,一個是材料工程。口腔醫學或醫學的許多臨床應用,生物學跟材料工程都必須整合在一起,因為生物材料是要應用在生物體內的,必須跨過很高的門檻,因為它不像一般工程材料是在體外使用的,像我們看到的這些週遭物品器具,它必須跨過生物相容性的門檻,要夠safety,安全性高,再來是足夠的efficacy,功能性要佳,不管是取代或是輔佐、促進,都必須達到它的最佳化功能。

口腔醫學絕對是跟這些息息相關的,生物技術的進步、材料工程的突破,才能促使口腔醫學以及全身醫療的進步,如果現在沒有CT scan、MRI,醫生就好像缺眼一樣,難以肯定診斷,牙科也是一樣,比如以前填補牙齒,用的是銀粉,不夠美觀,後來進步到改用樹脂複合材,顏色類似,看起來就美觀多了。

又譬如說假牙,過去陶瓷是必須燒在金屬上的,如此一來牙齒就要磨掉很多,現在發展全瓷冠和貼片就不必然需要金屬了,也不必像以前一樣把牙齒磨掉很多,而且也有很好的黏著劑,甚至可以用掃描的方式馬上製作,這些都是器材科技的進步。現今甚至不用磨牙齒,而可以植牙,這樣就不用破壞健康的牙齒來做橋柱;從活動假牙到新式固定假牙甚至到人工植牙,都是材料科技的大躍進。

而像矯正牙齒,矯正支架的設計不斷創新,矯正線也從硬線到多梱軟線到彈性線到記憶線,甚至還有各式迷你骨釘,讓治療不見得需要開刀,這些都是拜生物材料的進步所賜;還有牙周軟硬組織的治療,已經有各種材質的導引組織再生膜,以及不同配方的骨填補材,有來自動物骨、人工骨粉,有磷酸鈣或硫酸鈣成份的不同骨組織引誘導機制,還可以加入間葉幹細胞或適當的生長因子,讓軟硬組織的再生更快更好,這就是所謂的再生醫學;這些很多都與生物材料的進步息息相關,醫生有再好的技術,若缺乏很好的材料與器具襄助,其治療成效必然大打折扣。過去心肌梗塞時,能做的或許只是開心、換心,現在可以用心導管,在阻塞的地方用氣球撐開或放入各式支架來加以治療;而骨頭斷掉,以前要用鋼釘、鈦金屬釘固定,現在則有吸收性骨釘骨板,會慢慢地降解掉,不需要二次開刀拿出來,也避免二次骨折的機會。

太多太多的東西都與生物材料的創新、突破、發明有關,帶動了口腔醫療的水平。其實生物材料帶動的不只是口腔醫療,它也大大提昇全身的醫療品質,剛剛就有說到,影像診斷以前只有X光,是2D的,現在有CT scan、MRI等;治療從破壞性到非破壞性,甚至可以微創手術,就是因為材料、儀器的進步,所以說生物材料廣泛地包括biomaterials與medical devices,我當初唸生物材料回來,原本想說回台灣不知道要發揮什麼,沒有想到20世紀末、21世紀竟然是一個生物科技的時代,它有一環是製藥製劑,另外還有相當大一環則是生物材料、醫學工程,現在更逐步走上組織工程、幹細胞科技與細胞療法,這些對口腔及全身醫療品質都有重大突破、影響與提升。

3.相較於其它牙醫學系,您認為北醫牙醫學系的特色是什麼?

北醫牙醫的特色很多喔!在院長的帶領下,十五年來真的進步太多了,北醫的口腔醫學體系是全台七個牙醫院校中唯一同時擁有牙醫學系、牙體技術學系及口腔衛生學系比較完整的體系,較接近歐美和日本體系。牙醫教育的目的就是為進入職場作準備,一個牙科醫院或診所,基本上是以牙醫師為前提,但同時也需要有力後勤,後勤的資源是什麼?口腔衛生師幫診所做一些管理與助理教育,而且是牙醫師的得力助手,而假牙、矯正等裝置,則是由牙體技術師設計製作。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內這三個學系都有且具整合性課程與實驗,這是我們第一個特色。 現在每個人都在說要國際化,誰能落實?我想北醫第二個特色就是真正在落實國際化,像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日本六個姐妹校-從東京醫科齒科、廣島大學、日本大學、東京齒科、北海道醫療大學、昭和大學,到德國柏林大學和大陸的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一直到中山大學,都有很密切實質的學術交流。最落實的是廣島大學實施多年的一年期交換學生,並且學分相互承認。正式的寒暑假見習課除了附屬醫院牙科部,學生也可以選擇去不同的姐妹校。更有教授間的交流,甚至專利的技術授權合作。 這些專利技術的授權已讓我們在學校成立了新創公司,真正落實產學合作,而不是只有純學術交流而已。

通常講產學合作就是academy-industry間的collaboration,我們團隊更講求「學術經濟」,把學術轉化成經濟力,叫academic economy。我在十年前40歲榮升教授時就告訴自己,要把以前做研究升等的這些理念、論文或專利變成產品,而且是要marketing 導向的,十年前就在做這件事,近年來教育部和北醫已在積極跟上這樣的腳步,可知十年前個人有多寂寞,當時承受校內有形無形的壓力,教育部政策也不鼓勵,而像美國的大學根本就是鼓勵老師出去搶grant:我只給你九個月的薪水,另外三個月自己去爭取grant,大學教授終究必須要把學術變成經濟力,醫學大學更應透過學術產業化來落實臨床的應用面,真正提升醫療品質。

台灣學術界在十幾年前都還很保守,而醫學界更是整個學術界最保守的一群,所以當時根本沒有人支持,如今北醫董事會則已通過成立創投公司,那種概念是我十年前就在推動,曾經在行政主管會議中提出:北醫沒有條件做醫學大學中的中研院,那是台大、陽明在做的,因為他們是國立大學,國家幾乎無限支持補助,北醫則是資源有限的私立大學,但我們能做醫學界的工研院,相較於中研院從事的是基礎研究,是要拿Nobel Prize的,而北醫是醫學大學,醫學本來就是應用科學,可以投入專業醫療或朝學術產業化,憑什麼拿Nobel Prize?所以北醫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如果說連自己的定位在哪都不確定,如何去衝,怎麼能有目標與方向地大步向前?

我們的第三個特色是引進真正具理工背景的老師來協助教學與研究,甚至成立一個口腔科學的應用研究所,後來合併成生醫材料暨工程研究所,也因為有優異的產學合作績效而拿到教育部的獎勵共三年,一年有一千六百萬。有位老師就是當年recruit且輔導出來的,他拿到一億的產學合作grant,8到10年。所以我們一定要open-minded,open-hearted且open-handed,更要有vision,現在其他牙醫院校都肯定且在學北醫成功的模式,讓他們學沒關係,我們要繼續創新。

這些都讓北醫牙醫體系變得非常有特色,我們有很多的研究計畫,還有很多的teaching energy,讓學生有非常多元的發展、啟發以及思考的模式,這是我們的特色。

第四個特色是把牙醫研究專論這樣的研究課程納入大學部成為必選修。數年前接系主任時就認為研究理念的生根在大學部其實是很重要的,而且要積極培養人才,不管有無進修研究所,我想讓學生未來在當牙醫師時也都能有研究思考的能力,這樣職場上才能不斷進步,自己也才能終身學習、自我突破。所以我就設計課程強迫學生必須進實驗室,跟老師學習做研究,也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典範課程獎的肯定。

我因此訂定了牙醫學系的四大教育目標,就是人文化、卓越化、國際化以及研究導向化,我把研究導向化放進教育目標裡面,希望學生在畢業後成為牙醫師時必須謹記對病人要有同理心、醫學人文素養,當然也要在醫療技術方面不斷卓越化,更要能具備國際觀,希望他們成為學術、醫術、藝術三項都能完備的一個牙醫師。 為了要達到這四大教育目標,課程設計是最重要的,從課程設計裡面才能引導學生往設定的目標走,所以設計了非常實用的課程讓學生去選修,希望跟別人不一樣的就是創造四贏的產學合作,四贏包括產業界、學術界、臨床醫師以及病患都能共利,從產業、學術、醫療到病患,我們很多的創新都應用在臨床上,讓病患都得到很好的醫療效果,這四贏的特色,讓我很自豪地說,我們真的有別於其他學校,北醫牙醫學系真的是第一。

4.什麼人適合唸牙醫學系呢?

我想人生的幸福就是你的「才能」跟你的「興趣」或「信念」剛好都能配合,能做你所愛且愛你所做,狂熱地喜歡所做的工作。所以什麼人適合唸牙醫學系?首先,他是真的有興趣、真的瞭解牙醫領域,當然也要有能力唸牙醫學系,而不能只因為有興趣。能力有基本的兩項,就是要有審美的才華,對於形狀、色差等有敏銳的觀察力與感受力,同時手又足夠靈巧;藝術的眼光能對美有敏銳的感覺,像是挑選顏色、配色及對形狀美觀的靈敏感覺。不過許多人會唸書才氣也足,可惜手不巧,這也不行,所以說什麼人適合唸牙醫,就是相關的能力與興趣都要能match。

5.什麼是牙齒銀行?北醫成立牙齒銀行對於病患有什麼幫助?

簡單介紹一下牙齒銀行。臨床上,矯正牙齒前經常須要拔掉牙齒(60%~70%),這些牙齒其實多數都還是健康的,一般拔了就丟,全地球大概也丟了幾十億顆,都變成醫療廢棄物;還有智齒、多生牙等,常常不易長出也都拔掉,這些牙齒其實本身都是完好的。有時臨床上要做化療跟放療的病患,像是鼻咽癌要做放射線治療,在做治療前必須先把牙齒拔掉,以免牙齒或牙周壞死,造成感染源,產生菌血症或敗血症,更嚴重。等到三、五年後病患痊癒了,但是已沒了牙齒必須做全口假牙或植牙,一次都要數十萬、數百萬。這些情形對牙齒銀行就有很多的臨床需求,現在我們有世界最先進的長期低溫冷凍技術,可以把這些牙齒都保存下來,哪天需要用的時候再解凍植回去,這就是牙齒銀行的緣起。

自體植牙的技術早已經純熟,種回去的牙齒有95%的機會存活,而保留使用自己健康的牙齒永遠是最好的,因為擁有牙周韌帶而人工植牙則無,當咬到硬物時,自然牙的牙周韌帶可以協助產生張口反射而使嘴巴即時張開,以避免用力咬合導致受傷,人工植牙則缺乏此一重要反射機制;牙周韌帶內的自體感受器也可以良性地刺激腦部,讓身心四肢更健全,像是舉重選手口內的rubber guard,舉起重來時用力一咬,可以透過咬合刺激大腦多產生20~30%的舉重力道。

其他例子在牙科文獻中也有,實驗中兩組老鼠,一組老鼠的牙齒全部被拔光,缺乏咬合後竟四肢開始萎縮,逐漸不動了,顯示牙齒是很重要的,特別是透過咬合與牙周韌帶功能。另一個例子是失智身障的老年人,四肢幾乎不能動,口腔也敗壞而缺乏咬合功能,為他裝了適當全口假牙後,並能咬在適當的點,他四肢則能開始動了,就知道咬合有多重要。所以牙齒要保存照護好,不要因任何治療所需拔了就丟,畢竟自己的天然牙齒絕對會比假牙或人工植牙來得好。 以前的保存冷凍技術沒有這麼好,因為在冷凍過程細胞內外都易產生冰晶而傷害細胞,因此而保留下來的細胞組織通常變得比較不健康。但現在有很好的技術,亦即透過姐妹校日本廣島大學的技術專利授權與學術交流,讓北醫的學術產業化,繼而成立一個新創公司及研究中心,而學系四贏中的產學合作亦展現在這個地方。

6.牙醫師為什麼要接受PGY訓練?

這個訓練的目的是什麼?對於牙醫師有什麼幫助? 過去衛生署規定牙醫學系畢業後兩年才可以開業,但並沒有規範這兩年期間要有什麼正規的訓練以備進入開業職場,有人可能考上國考後休息兩年,之後就直接去開業,也有可能去唸個研究所之類的。這些都讓衛生署無法掌控、監督牙醫師的開業能力,來保障國人的口腔健康。原本只有醫科才有PGY訓練,而牙科在台灣早期並不受到重視,現在生活水平的進步提升,社會已開始重視牙科,如今也才考量到要像醫科一樣要有PGY訓練,就是牙醫學生在畢業、考取執照後,到進入獨立開業職場前的這兩年間,政府能有效地監督、規範得到,強迫接受類似住院醫師的訓練,這是一種對國人口腔健康的保護及保障、醫療的把關,也能幫助牙醫師成長,雖然薪水較受到限制,但相信較能充實到專業。

7.咬合不正除了影響外觀,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會有影響嗎?

咬合不正時整體牙弓或個別牙齒是處在一個組織能量不穩定的狀態,牙齒與牙周組織間內藏諸多應力集中,既然不穩定,通常就會每況愈下,就有可能越來越擁擠、不正;那會有什麼後果呢?第一,牙弓排列不整齊時,口腔會有很多死角,較不易刷得到,易導致蛀牙或牙周病;同時牙周組織,包括牙周韌帶、齒槽骨、締結組織、牙齦等,也都不是處在一個健康和穩定的解剖型態與生理狀態,也就比較無法抵擋相關細菌的侵襲。因為口腔是個開放環境,也算是很髒的空間,之所以能抵擋病菌部分得憑藉健康的牙周組織。

第二,咀嚼能力會較差,發音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像是開咬。最重要的是容易產生咬合干擾,有時讓人覺得很不舒服,有一種問題trauma from occlusion,乃是因為咬合不正所造成的齒列受傷,有時會變成一種非感染型牙周病,這是因為咬合不正,對牙周組織不正常推擠,也讓牙齒不正常受力,造成一種非感染性的牙齒搖動,而下巴的移動是藉由顳顎關節,這種咬合干擾也讓關節容易受傷、疼痛、移位,繼而造成身體其他相關部位的不舒服。

通常牙齒受到不正常的咬合力量大時,顳顎關節周圍的肌肉跟韌帶易繃緊,而讓關節不正常移位,這些區域的神經欉豐富,易傳導到相關腦神經令人感受到疼痛,而造成所謂的TMD顳下顎關節症。因此齒顎矯正的目的當然就是為了第一,外型好看,有戽斗、暴牙、開咬等外觀都可以改善;第二,是咬合能正確且穩定,能儘量避免上述相關問題,第三,可以將牙齒排列整齊,因齒列不齊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咬合不正與干擾,不易清洗乾淨、牙周組織抵抗力變差,較容易導致蛀牙、牙周病。健康整齊的齒列與牙周會讓講話時往往就可以藉由所分泌的口水,較能自動清洗乾淨,牙周的抵抗力也會比較強。

8.怎麼樣才能成為一位成功的牙醫師?

我的見解是這樣,「病人」基本上看來是個名詞,但其實包含了兩件事:一件是「病」,一件是「人」,而「醫病」與「醫人」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治療病人的時候,應同時兼顧這兩件事,亦即醫病同時也要能醫人,醫病講求的是技術,醫人則要能有同理心、醫學人文素養。一個成功的牙醫師應該是要很人道、具悲心且態度親切,務必做到讓病人放心,同時在職場上具備樂觀的個性與良好的抗壓性,切忌把個人的情緒帶上職場,就算是實習醫師或資淺醫師也應努力學習具備百分之百能醫「人」的態度與條件,至於醫「病」的技術和能力則是可以被允許有成長的空間。當然一位成功的牙醫師,我個人期許還要擁有國際觀、終身學習的毅力以及具研究導向的理念。北醫牙醫學系所訂定的四大教育目標,就是期許教育並訓練我們的學生都能朝向一位成功的牙醫師邁進。

訂閱

訂閱文章

本基金會不推薦任何醫療診斷、處置、器材、藥品以及美容、保健之用品與食品。無論何時,務必詢求專科醫師的建議。

編輯推薦

出版單書

 

 

 

 

more<<

線上使用者

目前共有 0 個使用者0 位訪客 在線上。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