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大學管理學院‧吳壽山院長/許光宏主任(下)

WeGenius第11刊‧2004年

長庚大學管理學院

吳壽山院長

長庚大學工商管理學系

許光宏主任

許:像我們今天中午就有一位Ph.D candidate 來job talk,他的家在中部,所以原本考慮中部的學校,後來我們跟他說,有沒有想過父母年紀都大了,需要醫療的照顧,兒子如果來這裡當教授,父母可以很有尊嚴的被照顧。後來他就被打動了,願意到長庚來任職。

吳:而且基本上我們就是希望有這樣的人才,因為如果一個人對社會不關心,對父母都不孝順,來到學校裡我們會很頭痛。關心社會關心父母的人可以一同來維持校園裡的和諧性,他們的價值觀就是凡事往正面方向思考,而不會往負面去想。或許有人會因為長庚很嚴格而不想來,但其實這樣的嚴格對個人有很大的幫助。如果說一個人到長庚的車程每一趟是四十分鐘,一天就要花將近一個半小時通勤,他的人生每天少了一個半小時,要去想這到底值不值得,那我想長庚的環境是值得他這樣做的。拿我自己來說,每天我路過長庚醫院,都會深刻體會到健康的重要,而且不要去浪費生命。

許:現在跟年輕人說這個或許不太能體會,但我剛剛談到美容的時候似乎大家都很有興趣的樣子。

吳:說到美容,我們學校最近要成立一個檢驗中心,要從事美容醫學認證的工作。

劉:我們發現長庚已經有推出美容的產品!

吳:是的。長庚把生物科技這個部分當作一個重點主軸,這也是一個特色。董事會曾經問我要把長庚管院帶向哪裡?我說我要把它帶到一個可舒服成長的地方,讓每一個人先都舒服的地方,無論是老師或是同學,在那裡可以看到成長和機會,我願意為此去投入。我們因為規模小,所以要創造自己的特色比其他「老大學」容易。「老大學」相對來說會有包袱,力量容易被抵銷掉。我希望每一個進來的人都不需要有負擔的,可以在各自喜歡的領域裡發展,院長和系主任就是負責協調的工作。

許:比如長庚的美容產品「芙滌」,就可以表現出台塑經營產業的心態。每一項宣稱有療效的產品都要做實驗、人體試驗,然後才能依據實際效果來宣傳。例如說擦了真的會讓皮膚變白的,才敢在效果中寫「美白」。開會的時候我常會跟別人說,這項產品如果是在別的公司,可能已經被說成有神效的產品了,我們卻只簡單的寫「美白」,而且又不重視包裝,只用塑膠瓶當容器,售價也相當便宜。不像其他公司大力宣傳,還請明星代言,但實際上我們的產品比較好,所以接下來還會有一系列的產品上市。學校方面也會給予支持,長庚大學將成立美容測試中心,為產品做認證,未來亦打算整個開放給北部的市場,例如:一些大廠都和我們接觸,希望也能讓他們的產品來做測試。因為如果我們的產品測試有效,他們也必須要有同樣的證明,不然市場一定會相當混亂。所以以後會出現測試中心管理的模式,最近我們也打算提出一些類似科專計劃案,已經引入了儀器,也把流程寫了出來,相信會一步步實現理想。

吳:科專計劃是經濟部推動產業跟學校合作的平台,用一些專案項目來推動研究走向產品的開發設計。我們董事長還關心一個議題,是我們未來要努力去做的,他常說資訊系統非常的重要,他甚至主張,管理和管理資訊是息息相關的一體兩面,所以台塑的流程最後要到達的是「止於至善」,這和六標準差是約略相似的。雖然在經營模式裡沒有很明確的專有名詞存在,但的確是有一套準則在運作,讓企業可以永續存在,成本也非常低,產品的品質又相當的好。例如說我們出品的洗手用產品可以用來洗臉,因為品質夠好。等於是把產品做到cosmetic的等級,然後讓消費者用來洗手。

吳:其實產品的定位有時候跟消費者本身需要的迫切性有關,只要品質有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接受。如果以資訊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社會現在受到資訊傳播很大的衝擊,所以讓地球村成為可能,全球化、民主化的改變也和資訊息息相關。現在是一個資訊社會,因此資管系會擔綱為其他管理科系的buffer,也就是說,在醫管、工管和工設的課程裡,都會有資訊的底子,這是我重要的經驗。因為我從前在交大感受到的就是,交大有很好的資訊方面訓練,也有很好的基礎課程訓練。學生因為有很好的基礎,所以他日後不管是進入哪一個專業領域,就很容易得心應手,因為他們的基本工具足夠。所以我認為基本課程很重要,推動大一和大二的基本課程,也就是「共構」課程,所謂的「共構」就是讓學生不分系的一同學習,讓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標準去達成。未來三、四年級他們要彼此交流的時候可以有一個共同的機制。所以有幾門課程是共同必修的,其中有兩門課,當初大家討論了很久,包括許教授提出的一門課:「管理生命科學」。因為我們在管理學院,所以就談其中管理的部份,而且列為全院必修。還有另一門課叫做「創意價值」,把現在所說的MIT,改成innovative in Taiwan,因為在社會的規範下,把個人獨特的稜角都磨掉了,我們希望把它釋放出來,從心理學、設計學、生物醫學各方面去思考,設計出這一個創意價值的課程。我們主要鎖定這兩個課程,希望創新能帶領成長,希望未來產業的主流:讓生命科技帶領我們的成長。在學生走出校園的時候,要讓他覺得有興趣、願意終身學習。這一部份我們不一定要交給他很多,但希望能讓他明白終身學習的必要性。例如說讀書的時候,如果老師從第一章教到第十五章,第十六章之後要自己讀,那就不會想繼續下去,第十六章之後就再也沒去讀它,但是如果老師從第一章之後一直跳著教,一直到最後一章,中間課本筆記空白會覺得很難過,自己就會去把它讀完,同理可推,我們在設計起點和終點的課程,是特別要去思考的,這就是我們所謂教學的投入。

管理教育跟其他學科的教育不太一樣,除了整合性、具有專業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實務走在前面,然後管理理論跟著在後面提出,所以學管理、做管理、教管理之間都會產生實際上的差距,而這個差距就是附加價值的所在。我們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會去接觸企業,可以用實際運作的機會去修正自己的學習。所以我們推動實習,所有管院的學生在畢業之前,都要到企業界去實習,而且這佔了整個學期的時間,或是一整個暑假的時間。但是這一項還在努力,因為目前是各系進行各系的實習,我們希望未來能在某一個階段進行統合全面性的實習,這有它的好處,長庚比較佔優勢的是有包括台塑體系在內的較具規模、正在成長的企業公司支持,所以不怕沒有實習的機會。

許:除了在台塑企業中實習,學生也可以選擇外面的機構,但有多數學生到外面企業實習後,還是覺得台塑比較好,因為台塑和長庚的制度還是最嚴謹的,是可以學到東西的。

吳:我們把學生依照他們最感興趣的主題來分組,十個人一組,例如:行銷、財務管理、科技管理方面。學管理的人沒有真正去看看做管理的人,無法了解什麼是等同的意義。所以參加實習的工作對學習管理來說是會有幫助的,也會讓學生的基本態度比較謙和,不會自己以為已經學得很好了,為什麼主管都不看?學生要學習用一頁到兩頁的重點讓主管看到重點,所以他們接受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要很精簡的陳述自己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所以,實習是長庚很好的一個特點,這些在我來之前就有在做了,只是我在總管理處協助下把它變成一個正常的機制在運作。

許:以前的實習是工讀,是有薪水的,工作內容多半是送公文、打字或影印。如果在長庚醫院就是抽病歷,學生去了以後才知道,原來醫院一天有那麼多的病人。學生回來以後就跟我說:「老師,這樣不行,每個病歷都那麼厚,沒有reduce size 不行!」我就請他們設計一個方案,準備一把尺,只要超過十公分的病歷全部抽出來,重新整理成「不動病歷檔」,也就是指這些資料是好幾年累積下來的,不會再動用到的部份,然後還有另一份是「活動檔」。所以我發現不能小看年輕人的潛力,要他們去受一點苦,他們就會開始去想如何讓病歷可以輕一點。長庚很多制度都是學生去實習,然後回來反映以後才改變的。

吳:在企業界也是一樣。學生一開始以為開傳票很簡單,沒有想到如果一張傳票開錯的話,會有多人受害,所以要把這件事做好的重要性就出現了。錯誤率只有3%、2%甚至1%好像都很低,但其實只要一開錯就是會有人受害,所以可以讓他們體會一次就做好的必要性,要做就做最好,如此可以改變他的態度,不只是求學而已,就連他做人、做事的態度都會改變。

吳:管理是無所不在的。例如台塑網(公司),我們工管系和資管系的學生都有去實習的機會和經驗,他們感受到寫程式的人不了解管理的流程,所以有管理知識的人才先和寫軟體的人溝通,完成的軟體就會非常好。所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所體會,實習是一個很好的歷練機會。

劉:其實長庚有好的條件,這樣的狀況是應該要告訴社會的。另外一方面,長庚其實有很多的特點,比如說有企業體的支柱,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接受實務,大學畢業後不會和社會脫節,他們能夠更快的進入就業市場裡。

吳:二十一世紀的長庚大學,依我的觀察,新校長就任之後,新舊交替之間的合作可以令人感受到一貫的傳承。新任校長上任後,他看到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我們都不去做宣傳這一點是不是適當的?我們開始全面在開研討會,許老師在今年四月就辦了一個很不錯的國際研討會,開始讓外界了解我們的特色,告訴大眾我們已經開始在做,而且做到什麼樣的程度。

劉:從前我們的基金會開始成立時目標很簡單。緣起是在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有個學生受災,我們執行長的一位事業伙伴去台大電機系演講,不希望以事業上的名義去捐助,就請了幾位朋友大家一起去捐助,當時我們就認識了電機系的王維新主任,還有交通大學的張仲儒主任。幾位主任就覺得,只要我們有心的話,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去給學生和社會大眾一些比較正面的想法。因為當時的媒體都報導負面的社會消息,看了很令人失望。所以當時我們決定合作以後,開始有機會接觸交大,也一種全新的感覺:就是他們的向心力非常的好。

吳:沒錯!我本身也是交大畢業,校友對交大的感情都是很濃厚的。例如曹興誠也是交大的校友,他說他在台大四年,交大兩年,他反而每天都會去煩惱有關交大的事務,台大卻不太會去想到。所以說每一學校的學風和文化還是有所不同的。台大最大的特點就是個人色彩濃厚,各行其事,有各自的發展。但如果他們能組成一個團隊,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台灣需要組成團隊研究型大學。

劉:所以我們第一次接觸長庚的時候很驚訝,因為那種互動氣氛是完全不同的。就是這種氣氛可以讓學術和教學激出不一樣的火花,各自研究終究是有一些盲點無法突破的。

吳:團隊合作在某些階段還是相當有價值的,雖然不是每一個階段都需要,但在成長中的大學來看,團隊合作塑造出來的氣氛跟它提供的績效是有目共睹的。長庚一直都被戴了一個「私立學校」的帽子,其實對大學來說,私立和國立的名稱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大學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大師在,是因為有良好的風氣和特色存在,不在乎地方大,也不在乎出身好不好,如果有一個素質很好的學生進入校園,畢業後卻和原來的表現差不多,那這四年是白費了,所以學校要做的應該是把學生的潛力開發出來。就算是身處名校,例如台大,一樣有學生是很不上進、沒有目標的。反之,有學生不是讀很好的學校,最後還是很優秀的人才。所以,學校投入的程度還是很重要的地方。

劉:就您們兩位的觀察,覺得具備什麼樣特質的學生,未來很適合到長庚來發展?

許:長庚所處的環境比較幽靜,而環境可以影響人。一個原本比較習慣熱鬧的學生,入學後他開始會喜歡恬靜的生活,甚至有學生來告訴我,說他一、二年級時很討厭這個學校,因為要享受逛街、唱歌等娛樂都不方便,到了大三、大四,他反而不喜歡台北。有幾個研究生跟著我六年了,他們都喜歡這裡恬淡的氣氛,可以安靜的讀書、做研究。所以我覺得這裡的環境,真的會塑造出不一樣性格的學生。這種塑造,絕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樣子,因為對人很誠懇,做事很實在,我也希望我的子女可以到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所以基本上,我們也沒有特別希望什麼樣的學生來,但要入學以前,他要知道,從此以後他的人生會走向一條比較踏實的路。

吳:我們的董事會,是在別處賺錢,然後貢獻在校園裡,所以我們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經費是捐款,所以我們的財務資源領先別人很多。有這麼好的資源,如果能找到好的學生,就比較不浪費。所以學生不管是好在哪一方面,例如:體力好、品格好,這裡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的好地方。而長庚常被提出的缺點就是比較偏僻,但說不定有人剛好就適合這樣的環境,所以要享受這項「缺點」的人,就是適合長庚的。而且日後台北到中正機場的捷運會在我們校園附近設站,和台北的交通只要二十多分鐘。至於我們的社團也是很多樣的,可以抒解一下學生覺得娛樂不足的心理。

因為長庚比較小,所以在整合的過程中,溝通協調較容易。學生都住宿,四年天天生活在一起,所以感情特別濃厚,這在別的學校裡是不容易培養的。而且我們宿舍的設備在全國來說可以算是一流的。所以,只要能喜歡上這種環境,都會覺得這裡是好地方。而且在這裡學生沒有地方去玩樂,老師同樣也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去。在別的學校,越有名的老師就越不容易找到,我們的老師就有比較多的機會和學生互動,這對做研究來說是很重要的。

我自己特別覺得,想要做研究的人,是特別適合來長庚的。今年在天下雜誌有一份各校發表的聲明,希望什麼樣的學生來,我們所表示的是:認同「勤勞樸實」的學生,適合到長庚來。Concept change,life change,只要一個人的態度改變,他的人生就會因此而不同的。你如果想學習一個企業成長的力道,和它如何永續經營,長庚也是適合的地方。

許:之前報紙上公布長庚的論文發表數是第四名,報紙下的標題是:長庚竄起,但給我們的感覺是:我們並非突然竄起,而是一直都在這個水準,只是到今天才被發現。而且長庚不只是重視研究的大學,對教學、服務及學生人格養成也很重視,光用論文數來評斷不一定對我們公平。

吳:總而言之,長庚大學一直都是往追求卓越的方向去努力的。

訂閱

訂閱文章

本基金會不推薦任何醫療診斷、處置、器材、藥品以及美容、保健之用品與食品。無論何時,務必詢求專科醫師的建議。

編輯推薦

出版單書

 

 

 

 

more<<

線上使用者

目前共有 0 個使用者0 位訪客 在線上。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