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成就

WeGenius第29刊‧2009年
台北市市立南門國中

韓桂英校長

Q您為什麼會選擇教育工作呢?

我們那年代的人比較沒有特定生涯規劃的觀念,考完聯考如果家庭環境不是那麼好,就會先選擇師大,所以我就這樣放棄了台大。師大畢業後進入職場到學校服務,剛開始在摸索學習時也受了很多挫折,教學要有不斷的熱情、也會受到學生的挑戰,班級經營上也會有挫折感,我會問自己:我適合一直教學嗎?除了教學,還可以有其他的學習空間嗎?於是我開始接觸了學校的行政工作,有了擔任主管的機會,這些都和領導與人際協調有關,讓我有更多學習、進步的空間,我喜歡做服務工作,希望自己能對團體有些貢獻、對別人有些益處,這是支持我待在教育界的動力。

為什麼會持續在國中服務呢?首先,這是我最熟悉的工作環境,我能得心應手。其次,就一個人的學習歷程來說,我們可以確定國中這個階段就是所謂的青春狂妄期,正好是身體、心理正在急速發展轉型的階段,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奠定好基礎,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將非常的大。偏偏這個階段的學生是標準的爹不疼、娘不愛,最惹人嫌的階段,可是孩子幾乎在這個階段就要決定未來是要走升學高中或是就業高職,他們雖然容易叛逆,卻又需要很多幫助。

我想在這個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有很多心理跟情緒上的迷惘,如果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念或是人的導引,對這個孩子的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不管是生涯的選擇,升學的選擇,或者是人生方向的選擇,情緒的安定,人際關係的陶冶,我覺得只要能在這個階段協助學生奠定一個基礎,可以跟孩子做最直接、最正面的接觸,協助孩子成長,幫助老師在教學、在班級經營上跟孩子、家長有良好互動,我都非常願意繼續努力下去。

Q每個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都不同,在國中階段學校要如何提供他們幫助?

其實一個孩子在家裡所奠定的教育基礎,還有家裡給他生理、心理安全上的滿足,幾乎對他人生佔了七、八成的影響。有些家庭功能不彰,或是父母力有未逮,這時學校教育就可以補它的不足,如果學校教育還沒辦法補上,就看未來的社會教育,他去工作的場域是否能夠有機會再教育他。

沒有人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父母,都是邊做邊學,等到回頭想到當年,也許會修正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此外,父母本身也會遭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和問題,比方說,婚姻問題、雙方背景的問題、經濟問題,工作的問題,如果父母本身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問題或夫妻之間的關係,就有可能將這些情緒或困境帶給孩子。小孩子本來就是不成熟的,尤其是到了國中這個階段,如果剛好在此時父母婚姻失和,或是甚至有人去世,或是父母分居、失業……等問題,任何一個事件都可能對這個孩子造成成長中的影響,這時候學校可以作什麼呢?

我會鼓勵我們的老師,面對這些正在成長的不成熟個體,表面上看起來高頭大個,但身心可能有很多脆弱不足的部分,如果這時能遇到一個身心健康、態度溫和,處理事情堅定有方法、有愛心的老師,就可以彌補孩子在身心與生活中欠缺的那一塊。當然現在老師也很難為,他要著重孩子生活教育,課業成績,應付各式各樣的家長,我覺得現在扮演學校教育的人員,要學會不斷的自己對話、自我鼓勵,跟別人分享討論,相互砥礪切磋,用穩健踏實、樂於幫助孩子的態度去面對各式各樣孩子的問題。

其實現在的家長跟孩子,他們要的並不多,不是要一個多麼優質卓越的老師,只要老師能合情合理的對待學生,不要有過度的差別心、情緒化,然後教學有一定的能力,通常家長就很滿意了。在現在不穩定的時代,學校的人員真的是任重而道遠,這是我由衷的感受,一個老師的態度可能成就一個學生,也可能一句話就毀了一個學生,所以我不斷的跟同仁說,要正向思考,遇到問題或困難,重要的是要如何解決,找出解決的策略,解決了問題之後就放下,因為太多的人事物需要我們去面對,我們隨時要把自己的情緒垃圾給倒空,用開朗清靜、和緩愉快的態度來面對我們的生活與挑戰。

Q本基金會真的非常幸運,得以採訪許多在專業領域相當傑出非常有成就的人士,他們都曾提到情緒管理是人生一直必須面臨處理的問題,往往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成就表現。請問您是如何在挫折中調節心境?

到了這個階段會說這些是很自然的。但我舉個例子,如果我在二、三十歲就體會到這點,那麼也許我現在會是個更高階層的領導人。我覺得一個人的人格陶冶過程有很多的條件,每個人的起步不同,跟他出生的背景條件有很大的關連,沒有辦法每個人拉齊來看待,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原點開始學習與成長。

我想人生是一個無止境的成長與學習歷程。什麼時候叫做老?就是你停止學習與成長。就像貴基金會的創辦人,自己在事業及社會上已經有了很高的成就地位,至今仍不斷思考如何與社會產生結合,如何奉獻這個社會,這樣的長者即使年事已高也不算老,因為他永遠都在追求卓越。所以,如果你覺得今日的我跟昨日的我比較起來有成長,那就應該要很開心,因為有了進步,有了卓越。

現在的社會變化無常,也不知道今天在這裡說話,明天會不會遇到飛來橫禍,所以如果今天的我跟昨天一樣平安健康,那我們就要很感恩,想想自己所擁有的,並可以做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事,那麼即便人生是辛苦的,也可以苦中作樂。

但是這些想法是我在後來才慢慢體會到的,我認為問題出現在東方的教育,我們有太多的比較,和別人的比較,這是痛苦的來源。我覺得如果心境常常保持平和,多懷著感謝的心,想著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是沒有的,不與人作無謂的比較,因為每個人的基準點都不同,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日來的進步,行有餘力可以發揮所長助人,這樣就比較容易開心,容易擁有穩定的情緒。

至於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的磨擦,人生難免會遇到困難,就當作是人生的調味劑吧!我發現年輕時有太多的時間都處在焦慮的情緒當中,最後事情過了之後,才發現很多的焦慮都是杞人憂天,因為每天有太多的問題要處理,最後會歸納出一個鐵的定律,當你自己本身情緒不夠穩定時,不要期待問題可以更好的解決。遇到問題時如果能讓自己處在一個情緒穩定的狀態,這樣你的問題難度會比原來小一點,相反的,如果你讓自己焦慮緊張,事情的難度就會提高,這就是所謂的「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最後你會發現,其實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我們自己,要學會以不變來應萬變。

Q您是用什麼方法教導學生調適自我情緒?

對於年輕孩子而言,當然沒有人要去自己找一些挫折來歷練,但是遇到了困難或挫折時,就當成是挑戰自己能耐的機會,當成人生的研究所去讀,問題解決了,就給自己鼓鼓掌,自我犒賞一下。我們也可以去看看名人傳記,找到很好的人生借鏡。

我會鼓勵學生參與簡單的社會服務。一般來說,有愛心願意當志工的人,他的人生比較順利、愉快,譬如說現在八八水災,很多人南下去協助災區,面對災民時還有什麼情緒問題呢?人家連生死都顧不了了。所謂助人就是去幫助比自己能力不足、條件比較差或是遇到特殊狀況的人,就可以從別人身上得到很多的啟發。人要不斷的擴大視野,去扮演不同的工作或是學習角色,出國進修、自助旅行、當志工,別成天待在家中當宅男宅女,這樣一來胸襟跟視野都會比較開闊,遇到問題就不會覺得世界上只有我最不幸、最倒楣。

人生為什麼會很苦呢?就是那個「我」很大,就是「我」很重要,「我」的問題是世界上最難的問題,很多人之所以過不了一些難關,就是因為他認為他遇到了全世界最難的問題,沒有人比他更痛苦,所以他就認栽了,得憂鬱、躁鬱症或是精神官能症,甚至是跳樓,但如果你想到芸芸眾生之中「我」不過是滄海一粟,你遇到的問題絕對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實很多人都遇到過。我們現在常常鼓勵學生的說法就是,別人能過的關為什麼我不能過?那麼多人遇到困難都可以走過來,我相信我也可以過,可以用這些話來不斷的鼓勵自己,不是嗎?

Q許多專家表示,因為少子化,現在的孩子從小備受寵愛,會覺得別人對我好是理所當然,很多孩子的不愉快、焦慮不安,就是源自於對別人或是環境的不滿,這情形可以改善嗎?您會建議家長如何教導孩子學會良好的人際互動?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之所以會變的很宅、只以自我為中心、人際關係疏離,是跟家庭結構有很大的關係,現在的家庭都是小家庭,父母只忙著自己的工作,不像以前農村社會親戚結構緊密,大家有機會朝夕相處、共事,孩子很早就能有較多的人際互動。我建議現在小家庭的父母要常帶著孩子外出與親友走動,包括從打招呼開始,從怎樣遵守小型社會到一個大團體的規範,我蠻贊成小孩從小就參加社團,不管是玩樂、遊戲、學才藝或是服務的社團。

孩子從進幼稚園、國小開始,父母一定要給他學習服務的機會,當股長、小老師,如果這個孩子有機會多去接觸人群,多去服務,就會比較能體會跟人群相處的快樂,比較不怕人群接觸,不會那麼只以自我為中心。如果國小畢業孩子還沒有好的社交互動能力,那國中一定要培養,因為到了高中孩子社交的封閉性就會越來越強。

Q如果孩子是外向的,比較屬於孩子王那一型,在相處過程中卻不會退讓,也不懂感激,師長要如何指導?為何您強調師長對孩子的公平性?

所以一個團體一定要有一個指導者,在班級要有導師,在社團要有指導老師,甚至到大專院校都要有指導者或是學長,有機會來做修正或是踩煞車,讓孩子知道某些言行動作是不對的。基本上我們提供機會,優點我們要幫他擴大,給予鼓勵,缺點跟盲點就要提醒他,相信人有調整的可能性,我強調的是教育的理念需要相信:只要你給他機會讓他去學習,都有發展出新能力的可能性。

像我自己其實是個很宅的人,我是獨生女,家裡很窮,父親長年生病,母親幫傭,所以其實沒有人教導我,我也是一路走一路摸索,所幸中學到大學一直都有機會當幹部,從當幹部中體會了服務的樂趣,自己好像也有領導的能力,但是也撞得鼻青臉腫,最後才摸索出一套脈絡。

這是在我們那個年代一種成長的方式,現在這個年代像我這樣的人恐怕早就被淹沒了,因為現在的人都爭著要出頭,這也是為什麼學校一定要給大家公平的機會,給不同的孩子發揮的機會,不要否定不同孩子的可能性。

人生的成長學習就像接力賽,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不同的階段遇到貴人,如果遇到了,說不定他的潛力就被發揮出來。至於說能不能感恩,還是要看個人能否體會或是有機會去體會,如果能早一點體會到人生苦短,人生無常,人生不會那麼一帆風順,就會懂得珍惜了。

Q許多業界人士對於培植人才感到十分挫折,很感慨現代人的忠誠度不如從前高,現代人也鮮少心懷感激,就您長期與新世代的年輕孩子相處,您的觀察是什麼?

我認為業界老闆心理上要有建設跟準備,第一個現在是個多元的社會,不穩定是必然的,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變,人、環境與公司結構都是不停在變的,因為處在一個變動的社會,員工跳槽或是離開現有環境,老闆也要有心理準備,除非這個環境提供了很優渥的薪資與學習條件,否則留不住人才,不是只有員工,業界老闆也要反省,要想把人才留住,第一個要讓人才能發揮,第二個是發揮與所得可以平衡,從業者角度出發當然希望人才能夠留住,但同樣也要從員工的角度思考,有沒有提供足夠的舞台、資源、經濟回饋,如果條件皆足夠,那麼即便這個人要離開了也不用擔心,因為條件這麼好馬上就會有更好的人才來遞補。

流動就是因為現在人想要變動的心是很強烈的,尤其是年輕人的心更是不穩,第一個,他不怕跳槽,如果有空窗期,還有父母可以作為後盾,就算失業還有爸媽養他,不像中年人有養家的壓力,不敢隨便跳槽,所以多半跳槽的都是年輕人,因為沒有後顧之憂。第二個就是他自認為自己很有能力,很有才華,認為之後的環境會比現在好,所以他願意賭。只要想到現在的常態就是變,業主就不會那麼在意了。其實這種流動性也發生在公務人員、教育人員體系,主管們也會預先為此設立一些條款,有時也必須這麼做,主管其實還是擁有很大的主控權,只是要看他們做不做、怎麼做,在許多職場,員工跳槽離開還是要自行承擔很多後果的。

訂閱

訂閱文章

本基金會不推薦任何醫療診斷、處置、器材、藥品以及美容、保健之用品與食品。無論何時,務必詢求專科醫師的建議。

出版單書

 

 

 

 

more<<

線上使用者

目前共有 0 個使用者1 位訪客 在線上。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