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心理系 胡志偉主任
WeGenius第37刊‧2013年 |
台大心理系 胡志偉教授 |
Q.心理學在研究什麼?
威翰‧馮特在1879年,於萊比鍚大學成立第一所心理學實驗室,他想要仿效化學家將複雜物質解析成簡單元素的方法,以實驗來分析人類意識的組成結構。在許多現代心理學者的心中,1879年象徵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心理學的研究議題與研究方法經過百年來的自我修正,與融入其它學科的研究議題和方法,形成了今日的心理學者在研究心智、行為與兩者之間關係時,會從意識、認知與神經生理三個層面著手探討的作法。
例如,對於健忘症,有的心理學者會分析案主遺失的是哪些記憶,有沒有特殊事件造成健忘症的產生。另一些研究者則可能會探討人類記憶的認知結構,然後分析健忘症和各種記憶系統的關係。當然,還有的研究者會探討各種記憶系統和大腦之間的關係。將這些研究的結果統整起來,可以讓研究者更清楚的瞭解人類記憶的機轉,以及健忘症病人有哪些記憶功能受損了,哪些記憶功能是完好的。有了這些瞭解,研究者可以利用病人保留的記憶功能,設計復健的計畫,讓病人能夠較好的適應日常生活。
以目前大學心理系所開的課來看,心理學分為兩大部份。理論心理學包括了認知心理學(探討記憶、語言、思維、決策等的認知機轉)、知覺心理學(探討人類辨認、區辨外界物體的歷程)、社會心理學(探討人際互動時,發生的狀況,及為何會發生這些狀況)、生理心理學(探討心智與行為的生理神經機轉)以及發展心理學(探討在一生中,一個人的認知、社會及生理狀況的變化情形)等。另一部份是應用心理學,包括了臨床心理學(探討一個人精神狀態違和時,應如何診斷、區分及治療案主)、工商及組織心理學(探討如何進行人事甄選,人們在組織當中的行為等)、教學心理學(探討如何應用學習及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提高教與學的效能)等等。
科學哲學家孔恩曾經分析物理學的演進,提出科學是在常態及革命兩個時期交互擺動下,曲折進行的。當某一學科處於常態科學期時,該學科的大多數研究者對「做什麼研究」,「如何做研究」,「如何研判研究結果」等,形成一些共識;也就是該學科的「派典」。在革命科學期時,學科的派典被質疑,研究者們對研究的方向和方法,有些許多不同的看法。當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累積和沈澱,新派典會漸漸的形成,然後學科又進入常態期。
心理學的百年歷史正見證了這種說法。在1920到60年代,心理學的派典是行為學派。當時的心理學家會用白老鼠、鴿子等為研究對象,探討環境刺激和生物行為之間的關係。在當時,佛洛依德的理論自然無法進入心理學的科學殿堂。目前,心理學的派典是認知心理學。因為大腦顯像技術的發展,讓研究者更容易藉著這些儀器探討認知功能背後的神經機制,及大腦區域和認知功能的關係。所以現在神經科學(或神經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重點之一。
Q. 為什麼會想從事心理學的研究?
因為心理學的探討範圍及內容非常豐富,有偏科學的議題,也有偏人文的議題;而研究方法更是多樣。而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每一個階段都是心理學家研究的範疇;因為心理學的豐富,也因為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科學,所以我才會對心理學感興趣。
Q. 為什麼壓力會讓人臨場的表現失常或腦中一片空白?有什麼方式可以讓我們表現平穩?
壓力與表現是呈現一種倒U字型的曲線。適當的壓力能激發個體表現的動機,過長或過量的壓力,就會從助力變成阻力。壓力對表現的影響也會受到一些其它因素的影響;例如,對事情的精熟程度,及環境的資源。像是有人上台報告,因為緊張,造成忘詞。如果,他事先準備好報告的PPT檔,或提示字卡等;這些輔助設備會大大的提升他的報告表現。
Q.有研究說,聊聊八卦可以舒壓,如果和朋友閒聊之後,仍然身陷在負面情緒裡面要怎麼辦呢?真的要去看精神科醫師或者要做心理治療嗎?
相比於台灣,美國學生就很能善用資源來做心理建設。例如,佛羅里達大學,每年大約8,000名學生會去學校的輔導中心,做心理諮商。
Q. 心理學如何探討人的情緒?有什麼方法可預測、自覺到我有情緒障礙?
我們可以將情緒概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始情緒,包括快樂、傷心、生氣等。這些原始情緒可能是遺傳的,所以嬰兒就能藉著笑和哭,表現出相對的情緒。甚至,某些原始情緒是跨物種的,動物也有這些情緒。另一類則是後天學來的次級情緒;像是尷尬。後天的學習不但會擴充情緒的種類,情緒的表達方式也會受到後天學習的影響。舉例來說,日本人拒絕對方時,還是會面露微笑;印度人表示同意時,頭部是左右搖動;有些國家的人很熱情,有些國家的人則是不太表露情感。
不同派別的心理學家會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情緒的本質。理論心理學家,會探究情緒背後的元素;如不同情緒時,會有何種不同的臉部表情,何種生理反應(自主神經的運作),何種行為反應,以及認知判斷的角色等等。臨床心理學家則會探討在某些特殊事件(如,親人過世)裡,情緒變化的歷程,表達的適當性,或者是鼓勵正向的情緒。
Q. 語言學習有那麼多的單字、文法規則,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加強記憶?
研究者將語言分成幾個層次;語言最低的層次,或最小的單位是音素。將全世界所有的語言集合起來,可以整理出大約200個不同的音素;而一個語言的音素大約只有40多個。這意味著,兩種語言可能會含有不同的音素;像是日文沒有/l/和/r/的發音分別,而西班牙文的打舌音及德文的喉頭發音都是中文沒有的。學外語時,首先要學的就是該語言的音素,尤其是中文裡沒有的音素。幾個音素的結合可以構成字或詞,在詞上面的層次是短語及句子,而句子則可以構成更高的層次,篇章或對話。不同的語言構詞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例如中文多用複合的方式構詞,而英文則多以附加的方式構詞。學習外語當然要了解這個語言的構詞特色基礎。
從前台灣的語言教學總是強調學會拼音、語法、誦讀經典文章,而忽略了語言真正的功能--溝通。其實,以溝通為目的的語言並不困難。例如,語言學家Charles K. Ogden提出,學生只要學850個英文字,就足以應付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溝通需求了。
Q. 網路資訊是現代人生活必備的工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網路對人們面對新事物的認識有什麼好處及壞處?
傳統的學校教育在時間、地點、人員方面是侷限的,而網路打破這個藩籬,讓任何人隨時隨地可以扮演學生或老師的角色。如史丹佛大學Andrew Ng和Daphne Koller教授創辦的Coursera,請了許多世界知名大學的教授在網路上開了許多課程,讓世界最好的教學資源透過網路平台讓大家分享。
國內許多知名企業人士,也在推動網路學習;不過,大家似乎只想到網路學習的好處,忽略了壞處。例如,電腦的設計讓閱讀者習慣性的以略讀、概讀的方式取得資訊,這種跳躍式取得資訊的方式,很令人擔憂。再來就是,電腦和網路的環境,容易讓人們沈迷其間,忽視了身體的活動。這會產生肥胖、視力受損或體能變差,等等的副作用。所以,對於以電腦來學習事物,還是要有一些限制,不能全部取代書本循序漸進獲得知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