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 陳力俊博士

WeGenius第37刊‧2013年
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

中研院院士

陳力俊博士

Q.想請校長談談您的求學歷程。

我的求學經驗很單純,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學生對於未來人生並沒有太多的選項,能夠有機會讀書的孩子就是很幸福了,做學生的就會想把握機會把課業顧好。我從新竹高中畢業時,剛好有機會保送台大物理系,就到台北求學。選擇物理系是因為那時候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位先生,是青年學生心目中的典範,對我們有很大的鼓舞。

在台大求學的時候,物理系很欠缺實驗設備,教授們都沒有辦法進行研究工作。許多教授都是從助教逐漸升等成為教授,在養成階段也沒有人可以傳承經驗指導他們,由於無法做實驗研究,連帶的也影響教學的品質,當時台大物理系的學生很多課業都依賴自修自學。大學畢業時,班上同學幾乎全數都出國攻讀博士學位。

1970年初期,我剛開始在美國柏克萊求學時,面對很多儀器設備讓我感覺好陌生,花了一段時間努力學會適應了實驗室的研究,不像現在台灣的學生在大學部就可以接觸到很多精密儀器。後來我主要從事電子顯微鏡學的研究即在攻讀博士學位時打好的基礎。

Q.您在柏克萊拿到博士學位時,許多留學生都會留在國外工作,您為什麼會想回台灣呢?

這和我的家庭背景有關。在我三歲的時候,母親是隨著政府帶我來台灣,擔任將領的父親當時並沒有來台。我的母親身兼父職,為了養育我們,必須出外工作,我的姨媽則像媽媽一般的照顧我們。當我在美國拿到學位的時候,母親過世了,姨媽比母親年長了十歲,很需要人照顧,於是我決定回來台灣工作並且略盡孝道。

當時美金與台幣的匯率是1比40,兩地社會富裕程度及生活水準相差很多,雖然在美國生活開銷很大,只能存下一點錢,但是換算成台幣還是一筆為數不小的存款,其實我大可以在美國工作存下錢寄回台灣,讓姨媽在台灣能有很好的生活。但是,那畢竟只是物質無虞,我還是想留在辛苦呵護我成長的姨媽身邊。

我從美國剛回到台灣的時候,台灣的經濟正要從農業發展到輕工業,對於高級知識人力的需求並不多,所以最適合我的工作就是先到大學從事教職。因為我從小就在清華大學附近長大,加上當年大學時代的求學經驗,讓我深刻體認到在高等教育上面,自己應當要貢獻所學,把國外科技領域的學術及研究方法帶回台灣,所以我就回來清大教書。

人生世事難料,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選擇很正確。我在美國的同學幾乎都已經退休多年了,而我在台灣還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教學及研究的工作,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Q.您認為現在學生的學習與過去相較具有哪些優勢及缺失?

現在台灣的物質生活很富裕,網路發達,資訊取得也很容易,許多學校的研究設備都不比國外大學差,學生要拓展學習機會與國際視野都比以前來的便利。另外,台灣的科技產業對高級人力的需求也很多,像是我們清大的畢業生,求職機會及工作收入都很好,所以,出國進修的學生人數從十多年前,就減少了很多,這一點很令人擔憂。

舉個例子來說,1990年代,我們要聘請一位教授,從國外投回來的博士履歷表,大約會有200~300人,現在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很多都是國內博士。台灣在成立科學園區初期,我們許多的科技人才,都是從美國各領域找回來,他們在國外的學界或產業界工作多年,能夠把最好的經驗帶回來,現在我們的國家在國外沒有儲備這些人才,這是最大的問題,國家的競爭力會降低。

我曾經建議政府教育部門,鎖定國家需要的領域,提供在台灣取得博士學位的大學教師經費,讓他們前往國外進修一到兩年,然後再回台灣教書提供所學,利用這樣的方式來彌補我國與國際學術進展之間的落差。我們的學術界及產業界在研究上面的經費及人才,與國外相較終究是很有限,雖然台灣現在有幾項科技領域在國際學術研究上面是相當的優秀,但是研究工作就是要精益求精,不能自滿。

現在的學生很幸福,學習事情方便很多,但是很多時間會不小心浪費在網路及電視上面。從前學生只要資質好,夠用功,表現結果不會差很大。現在社會資訊透明化的結果是:能夠善用時間的人,經年累月之後,在各方面知識進步的程度,遠比浪費了時間的人來的大。科技的便利會讓現代人的知識落差呈現兩極,年輕學生要懂得掌握時間,要能夠判斷。

我想要鼓勵學生去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把資訊化為知識,知識化為智慧,智慧化為洞見,這些層次是不一樣的。

Q.從事教育工作這麼多年,您對台灣的教育有什麼看法?

現在台灣的很多社會問題,都是教改想要廣設大學,人人都能讀大學,由這個烏托邦式想法所引起的。我們一直強調要孩子讀大學,唯有讀書高,讓孩子成了眼高手低,不願意去從事基礎的工作。一個國家的產業,需要各種技術人才的通力合作,才能得到發展。教改摧毀了台灣基礎技職教育體系,這是令人感到無力和痛心的。

廣增大學的結果,讓很多孩子在教學品質不夠好的學校,學習了四年,畢業程度卻只有高中職的能力。孩子自覺擁有學士學位,就不會願意去從事第一線技術員的工作,他們認為只有高級工程師的工作才值得去做,我們讓孩子寧願選擇失業而不去工作,或者是有些孩子因為教育訓練不足,企業界也不願意錄用,這都是台灣社會要檢討反思的。

雖然清華大學也有配合勞委會職訓局,提供其他各校大學畢業生在職訓練,不過,年輕孩子如果不改變對職業及工作的態度,沒有正確的求職心態,還是很難在職場上找到一份適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培養孩子對工作的正確態度,培養孩子有謀生的一技之長,是目前教育者及社會大眾應該一起努力的。

Q.您認為清華大學的畢業學生與其他學校相較,具有哪些方面的競爭力優勢?

清華大學在台灣復校時,有美國庚子賠款及台灣教育部的經費,當時我們在軟硬體建設上面有很好的立足點,成為許多海外歸國學者首選的學校。一直以來,我們的研究表現都最好,教授們也獲得很多的肯定,以國科會教授們得獎比例來說,清華的教授得獎比例就是最高。

其他國內的各種學術論文獎項,像是最近徐有庠先生基金會的有庠科技講座,每位獎金是一百萬元,今年四名得主中,有兩位是由本校教授獲得。另外有庠科技論文獎八名,本校教授有四位獲獎,每位獎金二十萬元。這表示我們的師資水準首屈一指。

清華的教授80%以上都是歐美名校畢業,我們學校的國際化程度絕對夠好。再來就是校地佔有一百多公頃,環境清幽,並設有國家級設備中心。科學園區及工研院就在附近,對學生的就業很有幫助。

Q.您在材料科學領域,獲得了許多國內外的學術榮譽及獎項。在台灣材料科學領域很有發展前景嗎?

材料科學在大學指定考科選填志願排行裡面,一直緊追在電機系後面。全國大專院校50多個系所名稱都與材料科學相關。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在製程上面,非常仰賴材料科學,這和國外相較是很不一樣的。清華大學至今畢業的材料系博士將近500人,碩士約2000多人,學士近3000人,其中許多人是企業界的老闆及高階主管,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積電,裡面許多高級主管,都是材料系所的畢業生。

電機系的學生目前都偏好在做積體電路設計,大部份的工作都在電腦上面完成,他們比較不會去接觸生產的儀器設備,所以製程的部份就需要仰賴材料系的人才,在台灣選擇材料領域對年輕學生是很有前景的。

Q.校長您在台灣培育指導了將近一百位博士,在從事研究工作上面,資料的引用及經費的使用上,您認為應當要注意一些什麼?

我們在從事研究工作時,總是要看看自己的構想,是否從前就有人做過相關的研究,在論文寫作時,就要明確的陳述出來,哪些部份是引用別人的論述,哪些部份是自己的創見。有些人因為沒有仔細交代,或是過度引用他人的論述,就發生了論文抄襲的問題。現在有很好的軟體,可以幫助檢索論文內容,研究人員要善用這些工具。

對於研究經費的使用,要秉持公款公用的原則才正確,公款私用就當依法處理不可寬待。過去國科會的經費申請,常常緩不濟急,一件急用的材料或儀器,要耗時數個月才能領到公費去採購。現在新的法令有50%的經費留用辦法,這項法令修正對研究進行是有幫助的,也可以避免再發生經費不實申報的弊端。

不同領域的科學研究耗材、儀器及設備,在數量及種類上差異很大,過去清華大學有些系所也曾經指派專人集中管理研究經費及物材,不過效果不彰,對於研究進行及經費控管沒有實質幫助。我們還是尊重教授們各自的專業需求,由教授們各自控管。以往國科會經費不當使用引起的法律事件,讓大家在法律面會更加警愓。

Q.除了做學問,您會建議年輕學生如何培養自己?

我希望大家要能知書達禮,除了專業知識要好,更要明白人情世故。簡單的說,要有學識,也要會做人。就像清華的校訓,是從易經傳下來的智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是對事,求學問、做事業,都要力爭上游。厚德載物,是對人,要學會助人,不是只有自己好就行,要推己及人,讓其他的人也能分享你的好,全體的幸福才是真正的進步。

我們的社會很忽視孩子的日常生活禮儀教育,我想身為師長,我們一定要在孩子步入職場前,在這大學及研究所的求學階段,從校園生活中耳提面命與潛移默化,加深孩子的印象,讓學生想到,這些道理是對他好的,他自然就會改變,就會變好。我覺得我們清華的學生大多數有這種願意改善的優點,明白師長的善意,是一群很可愛的年輕學子。

現代社會講求自由教育,父母總是會想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學校師長也不會過問太多孩子的生活禮儀。不過,我想現代社會人與人接觸的頻率比過去來的頻繁,凡事都是要團體合作來完成,良好的生活禮儀及應對進退,才能讓學生在社會上更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專長。

穿著拖鞋短褲參加會議,忘了服裝儀容的禮貌。我們師長就會提醒學生,說了一次,學生就想到自己要懂禮儀,就會改善。有時候會忘記,多次提醒,學生就會把注意儀容的禮貌養成習慣。前些時有學生遇到了重大典禮,很緊張,面無表情,臉部僵硬,我們師長提醒他,獲得這個基金會董事長親自頒發的獎項殊榮,合影時應該要面帶微笑,這學生才猛然領悟,燦爛的笑著合影。

良好的教育在德智體群美缺一不可。德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專業學識很好,沒有品德,帶給社會的破壞力就會更大。智就是專業的能力,可以謀生的能力。體就是健康、體能要好,生活工作才會有品質。群就是要能與人相處,透過團隊合作完成任務。美就是要能陶冶性情,抒發情緒。

台灣在美學教育這個面向做的不是很好。關於美學教育的提倡,是源於蔡元培先生。他在德國學習的是美學教育,他認為美學對人心性的發展與情緒的抒發十分重要。清華大學舉辦了許多藝文的活動,也在校園四處注入不同的藝文元素,希望能夠培養學生美學的素養。人不能只是過著機械式的生活,應當要有多樣的藝文興趣來平衡身心。美學也能夠增強並激發人的想像力及創造力。

知書達禮,強身健體,自我加強美學教育,是我對年輕學生們的建議。

訂閱

訂閱文章

本基金會不推薦任何醫療診斷、處置、器材、藥品以及美容、保健之用品與食品。無論何時,務必詢求專科醫師的建議。

編輯推薦

出版單書

 

 

 

 

more<<

線上使用者

目前共有 0 個使用者1 位訪客 在線上。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