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陳石池主任 急診部 (上)

eenius20刊‧2006年‧

 台大醫院‧陳石池醫師【醫師介紹】

劉亦棻專訪

1.何謂濫用急診?台灣急診人數為什麼如此居高不下?

2.在醫療上您有沒有面臨到什麼困難?

3.通常在急診室比較常碰到的是哪些疾病?那重症的定義又有什麼不一樣呢?為什麼醫生有的時候只要看一眼就大概知道這個病人是什麼症狀呢?

4.有哪些重症病患,其實之前出現的徵兆,是需要注意的?

5.有些年長的人,天冷了頭會暈,這有可能是某些症狀嗎?

6.夏天會容易出現哪些重症?什麼樣的情形需要開刀?

7.您是用什麼方法來減輕腸阻塞的痛苦?

8.如果痔瘡開刀會形成沾黏嗎?

9.根據您的經驗,要怎麼去注意一下意外的發生?

10.在台灣,精神疾病好像越來越多。那在急診部會遇到嗎?或是我們該如何去安撫這些症狀呢?


1.何謂濫用急診?台灣急診人數為什麼如此居高不下?

 事實上有很多人都會濫用急診。而濫用急診的意思是一個病患不舒服,他可以去掛門診,但因為比較方便的關係,就直接來看急診。心裡想說,也才多花兩百元,就能馬上看病,其實這個觀念是不對的。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的法令規定醫院不得無故拒絕病人,定義也不是十分明確。如果病人肚子痛,但是並沒有嚴重到需要急診,但法院規定不得無故拒絕病人,還是要看他的,所以變成病人其實是不需要看急診的,可是他還是會來,這就是台灣目前急診人數為什麼這的多的原因。

台灣目前看急診實在是太方便了,導致病患想看的時候就來。急診雖然有檢傷分級,分別是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其中以一級傷患是最為優先處理的。所以當三級病患被告知需要等三十分鐘時,他本來還答應。可是過了十分鐘之後,他就跳起來說:「怎麼都沒有人要來幫我看診?」他不舒服的時候,他等個幾分鐘就不耐煩了。你不立即幫他看病,他就說你態度不好、沒有醫德,為什麼不幫他看診。而且遇到別人比自己嚴重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是不會同情別人的。完全的把急診的概念搞錯,因為急診是依照病情嚴重的先後順序,而不是依來急診的先後順序,而許多人並沒有這種觀念。只要病人一句話:「醫生你沒有醫德。」醫生形象就大受影響,因為大部分的人同情病人不會同情醫師。病人往往會覺得他們要什麼就給什麼的醫生才是好醫生,其實這是不對的。

2.在醫療上您有沒有面臨到什麼困難?

 病人常常會在手術後問醫生什麼食物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例如病人聽人說竹筍不能吃,他會問醫生說手術後什麼不可以吃,醫生如果回答都可以的話,病人就覺得很奇怪,明明筍子不能吃為什麼醫生還騙他。病人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有時候醫生也會感到很困擾,我們想幫助病人卻被拒絕。所以現在我們就是盡量去幫助病人,但有些病人沒辦法接受,只要不會危害他的健康,也就不免強病人接受。這就是醫療上的某些困難。而且現在網路資源發達,許多病人都會從網路上擷取資訊來反駁醫生。譬如說同樣一種病,四個人吃同一種藥一定都會有效嗎?因為人的體質一直在改變,二十年前跟現在也不會一樣,每個人對藥的吸收力也不同嘛!

看病有的時候還是與心理有關的。以前有個大教授,病人的腸胃病吃他開的藥都有效。有一天這位教授請假,別人就來代診,而且開同樣的藥,可是病人吃完後就覺得沒效。那位醫生覺得很無辜,他不是開同樣的藥嗎?所以有時候對醫師的信任真的很重要,你相信他的話,可能對病情有幫助。有些病是心病,心病還需要心藥醫啊!

3.通常在急診室比較常碰到的是哪些疾病?那重症的定義又有什麼不一樣呢?為什麼醫生有的時候只要看一眼就大概知道這個病人是什麼症狀呢?

 其實像是車禍、擦傷也算是急診的範圍裏面,而重症是屬於比較嚴重的,也就是一級的病人像是:心肌梗塞、高血壓急症、意識不清、嚴重車禍、氣喘、突然中風導致手腳不能動……等也屬於急診範圍內。

每一種疾病都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譬如說心肌梗塞就是胸悶、呼吸不順、冒冷汗…….等,都有一定的症狀。因為你看到這些症狀,你才會聯想到這應該是什麼病,然後針對那疾病開始作各式各樣的檢查。

4.有哪些重症病患,其實之前出現的徵兆,是需要注意的?

很多人通常都覺得身體不舒服休息一下就會好,這個概念是不對的。原則上,你出現了一個新的症狀是以前沒有的,又不能得到合理的判斷或是無法判斷這個症狀時就必須立刻送醫了。某些病患有中風的前兆還不自覺.,想說睡一覺就好了,結果反而更嚴重。這跟年紀也有相當大的關係,年紀越大越不用考慮,就及早送醫吧!一般來說,假設真的有疾病時,這個症狀會持續存在。如果是偶發性的,那可能一次、兩次之後這個症狀就消失了。其實當症狀發生的時候,就表示這個疾病已經開始發作,所以有與以往不同的症狀就要趕快就醫。像某些癌症患者就是剛開始都覺得自己沒關係,但是後來發現的時候已經太晚了,所以有不舒服而且是不明原因就要趕快就醫。絕對不要自己給自己合理化,不要忘記人的身體是逐漸在老化。

5.有些年長的人,天冷了頭會暈,這有可能是某些症狀嗎?

因為天氣冷血管會收縮,像心臟病、高血壓、心臟不好的人,天氣太冷就盡量不要出門。因為天氣冷,血管就產生收縮。而年紀大的人血管的彈性較差,禁不起壓力差的改變,所以容易突然中風就是這個緣故。所以一般人說老人家要戴帽子保溫,是有意義的。很多年紀大的人喜歡在清晨四點半起床運動,其實不太好。不是不能運動,只是太早溫度低對自己不好。假如真的要這麼做,也要先做好準備動作。先站在門口一段時間,讓身體適應內外溫差後才出門。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會逐漸改變。冬天一到才會發生很多心血管疾病跟氣喘,跟季節環境是有很大關係的。

6.夏天會容易出現哪些重症?什麼樣的情形需要開刀?

 夏天一般來說會出現腸胃炎,還有意外事故比較多。因為夏天大家都出去外面旅行,容易發生一些意外。夏天容易發生腸胃炎,是因為高溫會影響食物的新鮮度,跟餐廳做菜是否清潔也有關係,食物到底新不新鮮也很重要。雖然腸胃炎沒有太大的致命危險,也不需要開刀。但感染性的腸炎會比較嚴重,甚至嚴重到脫水或休克。夏天溫度高,衛生環境不佳時,感染性疾病容易出現,這也是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開刀是牽涉到外科系的病,像是胃潰瘍穿孔、闌尾炎、惡性腫瘤等等。另外像膽囊發炎原本是屬於內科的疾病,如果治療不好,甚至嚴重到穿孔或化膿,才需要藉助外科醫生,進行開刀治療。

7.您是用什麼方法來減輕腸阻塞的痛苦?

 用口服藥物來治療不完全性腸沾黏。不管是盲腸炎、剖腹產,只要肚子挨過一刀,腸子就很可能相互沾黏,並在往後發生腸阻塞。目前原因不明,只要腹部開刀見光,一接觸到空氣,就很容易產生沾黏,目前還沒有辦法解決這種情形。若再次開刀,沾黏可能會更嚴重。治療方法不是把沾黏的情形消除掉,因為他會跟著你一輩子,跟你互利共生。人體的腸子長達五、六公尺,它是分段收縮的,有一定的收縮頻率。一般沒有開過刀的人,沒有沾黏的問題。但當兩段沾黏在一起的腸子同時在蠕動的時候,產生拉扯,就會感到疼痛。很多人在開刀之前吃某些食物都不會覺得痛,但開完刀之後發現吃了這些食物可能引發腹痛。因為這些食物刺激會改變腸子蠕動的頻率,讓兩段腸子同時收縮就感到痛。如果沾黏太嚴重還是需要開刀,可是比例上較少。開完刀的腸子狀況似乎比較敏感,如果吃了某些食物會讓腸子不舒服,那就盡量不要吃。

8.如果痔瘡開刀會形成沾黏嗎?

不會。因為他不是在腹腔內手術,是從肛門開的。只有在腹腔內:像肝臟、膽囊、胃、大腸、小腸、剖腹產才會產生。現在雖然有些預防方法,但效果有限。

9.根據您的經驗,要怎麼去注意一下意外的發生?

車禍意外的部份,有些是因為酒後駕車,有些是不守交通規則,有些是環境因素。我一直覺得台灣的交通很混亂,一條馬路上有卡車、汽車、公車、機車、行人通通都在走,容易發生碰撞事故,台灣的事故傷害率一直高居不下,民國九十三年平均一天有二十三人發生意外死亡,差不多一個小時就有一位,這是相當嚴重的傷害。但有些事故是可以預防的,民國八十六年開始實行要戴安全帽後,那時事故傷害就從十大死因的第三名掉到第四名。由於沒戴安全帽要罰五百元,所以大家都戴起了安全帽。如果不罰錢跟他說是為了保護他的安全,他還不見得會戴呢!不同的安全帽,保護性是不一樣的,全罩、半罩也不一樣。根據公衛系的研究,全罩的保護率大約是0.73,半罩的只有0.47。很有趣的情形是,往往送急診的病人,我們從他們臉部的傷害,就可以看出是帶全罩或是半罩的安全帽了。

10.在台灣,精神疾病好像越來越多。那在急診部會遇到嗎?或是我們該如何去安撫這些症狀呢?

 精神疾病是很困擾的一件事情。精神疾病也是一個專業,所以我們急診部的醫生只能做初步處理。後續的治療部分還是要請精神科醫生來治療。病人在發作的時候有可能會打人,所以要找警衛來協助,必要時把他約束。如果遇到很嚴重的病人,精神科醫師會建議我們先給他打鎮定劑。但是打鎮定劑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些病人仍會亂吵亂叫。所以精神科醫師是很偉大的,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我們常講如果你跟精神病人吵架,那你可能也是精神病人。

訂閱

訂閱文章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