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江漢聲校長 泌尿外科
WeGenius第24刊‧2008年‧
輔大校長‧前醫學院院長‧江漢聲醫師【醫師介紹】
劉亦棻 專訪
-
1.常見泌尿方面的疾病有哪些?
-
2.為什麼會產生泌尿道感染呢?如果未治癒會導致慢性尿道炎嗎?
-
3.青少年對於身體變化懵懂無知,再加上外界刺激極多,他們心中多半會有類似的問題:自慰與性功能異常有關係嗎?
-
4.高中男生最想問的問題:是否要割包皮?怎樣的尺寸才算正常?
-
5.院長是音樂治療的權威,想請您為我們介紹音樂治療。
以泌尿科來說,目前最多的病症是泌尿道結石和攝護腺肥大。不過與幾十年前比較,現在的治療方法有明顯改變。以前我做住院醫師時,大概每星期都有病人要剖開肚子把結石取出,現在百分之九十都不需要開刀,用震波打一打,碎石就可以排出;雖然時空背景都不同,不過結石仍是主要的毛病;因為台灣是亞熱帶地區,且主要以米食為主,這樣的人口就有一定的結石病人比率。在台灣的任一中型醫院,幾乎每天都有病人因腰痛而尿血、或排尿障礙來急診。除了結石外,另外還有攝護腺肥大,以前也是要開刀切除,本來我到德國去學經由內視鏡切除攝護腺肥大,後來回國後已是一種泌尿科醫師切除攝護腺的標準手術,這種手術普及了二十多年,到現在也進步到由鐳射去氣化,更安全、不流血,對病人更少侵害。這些泌尿道常見的疾病和診療,還是我目前每星期在執業的工作。
2.為什麼會產生泌尿道感染呢?如果未治癒會導致慢性尿道炎嗎?
身為女性,一生中都很容易尿路感染。很多人都以為泌尿科是看男性病人,誤以為女性應該看婦產科,其實只要關係到排尿都應該看泌尿科,女性只要稍微憋尿,或是喝水不夠亦或衛生習慣不好,可以在短短一兩個鐘頭內下腹部絞痛,小便出血,尤其小便之後膀胱收縮造成極劇疼痛,這都是膀胱發炎最典型的徵狀。
膀胱發炎以婦女為多,至於男性則是以尿道炎為多。其實任何發炎大約兩三天就可以好了,接下來要做的是預防工作,像是大量喝水,不要憋尿,注意陰部衛生等等,也可以酸化尿液的方式來預防再感染,例如吃維他命C、蔓越莓等等。如果不好好預防保健,之後常常會有小便不舒服的狀況,這也是我們在門診給病人的衛生教育。
3.青少年對於身體變化懵懂無知,再加上外界刺激極多,他們心中多半會有類似的問題:自慰與性功能異常有關係嗎?
媒體常常有誇大不實的宣傳,加上社會有很多錯誤的性觀念,衍生出沒有實證效果的醫療,像是陰莖增大術等等。所以性教育應該愈早愈好,因為教育時間愈晚,性發育之後產生的疑慮所導出的錯誤會常存在青少年的觀念中,不太容易改變。例如對未發育的國小女生,早先告訴她經痛的處理之道,未來實際發生影響生活的疼痛比率就會降低。
就”自慰”的迷失而言,來自我們古老傳說”腎虧”。 ”腎虧”認為從小精液無謂的流失過多,會傷害身體導致將來性功能異常。古時候的醫學認為“精”是人身體的元氣,而在古老醫學的陰陽五行中所提的心肝脾肺腎,與我們現今醫學指的這些器官是不同的。陰陽五行理論所說的腎火過旺、腎水衰竭就叫做腎虧,造成男人很多症狀,包括會有小便白濁,性功能障礙等,它歸咎於精液流失過多,是因為性生活過度頻繁。這些其實都是不合理的,因為古時候醫生不知道精液的生理功能,認為是男人元氣來源,現代醫學裡,「精」根本不算什麼,所以一個人自慰並不會使他的元氣喪失,其實就單身的人如青少年性生活來說,自慰是健康的,因為不會因此而得到性病,也不會有性侵害或不正當的性行為。
另外,不管是性生活或自慰的頻度都與個人生活情況和興趣有關,這就像一個人的食慾,一個人如果吃飽了,就不會再想多吃,正常人的性慾自慰正是如此,不可能過度。
4.高中男生最想問的問題:是否要割包皮?怎樣的尺寸才算正常?
包皮分為兩種,一種是完全無翻開叫做完全包皮,另一種是較長但很容易翻開清洗乾淨,這兩種完全不同。男性在勃起時,包皮會翻開,如果沒有清洗乾淨,很容易導致發炎,並有可能使他的伴侶得到子宮頸癌。因此如果能自行翻開清洗,原則上不需要做手術。但如果有性病這方面的傳染可能,照WHO規定是需要割包皮的,因為一個男性割包皮與不割包皮,他得愛滋病的比率可以差到20倍左右,因此,這個課題日前在第三世界是很受到注目。
日前有討論到陰莖尺寸與身高有關,有個公式換算,不過應該都不重要。日本人也統計過,勃起功能與陰莖長短是不成比例的,只要勃起功能正常就可以了。至於陰莖多長多大對女人有無影響?我會告訴你沒有影響!女人的陰道不會感受到男人陰莖的長或大,因為女人的陰道收縮力非常大,連小孩子的頭都能經過,陰道最敏感部分在前端三分之ㄧ,所以性生活的快感與高潮和器官大小無關,而是與大腦中觀念健康和是否兩情相悅有關。
我並非音樂治療的實務工作者,也不是權威,但過去幾年來我的確推動音樂治療得的研究,希望把音樂和醫學做更好的結合。音樂可以在臨床上做很好的運用,台灣現在已有許多合格的音樂治療師在一些醫院工作,音樂也可以幫助每個人的生活〜底下就是目前已廣泛被接受音樂在醫療、健康是的角色:
- 音樂用於肢體復健:用任何方式玩音樂,都是一種大腦與肢體協調的動作。藉由大腦訊息的傳出傳入、神經反射的動作、生理回饋的運作,會使障礙的器官發揮最好的功能,並且持續不斷且協調的運動,刺激新細胞替代,使殘疾器官不再惡化,且不可思議地復原。
- 音樂用於抗老化:荷爾蒙本身由人體內分泌系統產生,當它低落時,不應由外在補充,而應該由內在刺激。如果一個人受音樂感動夠深,經由情感帶動,醫學上證明,血清中荷爾蒙指數會改變。
- 音樂用於殘障和智障:音樂可以促進學習能力,開啟溝通智能。另外自閉症、唐氏症常有意想不到的音樂天才。
- 音樂用於止痛和降低焦慮:音樂可以轉移病人的注意力,因此可以鎮痛、減少焦慮。
- 音樂用於昏迷的病人:如果用病人喜歡的音樂或聲音去刺激,可以觀察到各種生命現象的變化。
- 音樂用於增強免疫和癌症治療:以往許多研究中可以看出聽音樂後血中免疫物質的上昇。在癌症治療中增強病人的忍受力和治療意願,在恢復期讓病人有增強免疫力的自我療法。
- 音樂用於生活中的降壓:維持在社會群居生活中的一種滿足,是現在養生長壽之道,那麼音樂是一種媒介,用音樂介入團體活動,它的凝聚力可以激發團體士氣等等,用最經濟的方式,使每個人身心健康有最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