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總醫院黃國書主任 放射診斷部

eenius31刊‧2010年‧

三軍總醫院‧黃國書醫師【醫師介紹】

劉亦棻專訪

 

Q您為什麼會想從事醫療工作?又為何會對放射診斷感到興趣?

我生長在苗栗鄉下,在鄉下人的觀念裡只有念書才有前途,不像現在的小孩子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想做任何的工作都有機會。我高中就北上來台北念書,受到好同學的影響,他們多是軍人子弟,所以建議我讀軍校,不用付學費,還可以領薪水,對於家境不是富裕的我當然就很有吸引力。

只是我不知道自己念不念得來,因為從小並沒有把醫師當作是我的志願。直到真的進入了醫學院,才覺得自己選了一條不錯的路,想到畢業從事醫療服務,就好像天天都在行善,家裡也很支持我,就這樣一路念下來,也越來越覺得從事這個行業對我是很適合的。

Q為什麼您會選擇放射診斷科?

畢業後會對放射診斷感到興趣,這應該跟我的個性有關。當時放射科沒那麼熱門,醫學影像科技也還沒發展得那麼好,只有一般X光檢查,我實習及當住院醫師的時候,電腦斷層、超音波檢查在台灣才剛開始起步,所以很少人會選放射科,而我認為選外科壓力、體力負荷太大,所以選擇了放射科。因為在校成績有到達標準,我慶幸有留在三總服務的機會。我很高興當時做了這樣的選擇,直到現在,我都一直熱愛我的工作。

Q放射診斷主要從事什麼工作?

民眾就醫的流程通常是在臨床各專科就診後,依需要來到放射診斷科進行檢查,我們放射診斷科醫師判讀醫學影像之後,將結果報告提供給臨床醫師,臨床醫師根據我們的檢查判讀結果再次評估病患的症狀,如此對病患的診治及後續照顧比較完善,也比較不會有診斷遺漏之處。

所以,放射診斷主要的檢查是做醫學影像檢查,醫學影像檢查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偵探或警察的眼睛,從影像中找出任何可能為病灶的蛛絲馬跡。

因此,我們部內同仁都很清楚瞭解在各項檢查及判讀時不能有預設立場,不要只受限於臨床病例主訴的症狀去做檢查判讀,能夠仔細地檢查判讀及多方面之考量仔細些,其結果除了能幫助臨床醫師確定病症診斷,說不定可能發現病人其他未注意的問題,或是原本臨床醫師沒有預期到的情況。

大多數民眾的印象裡,放射診斷就只是照照X光片,看看片子,提供檢查判讀結果給臨床醫師。事實上現在放射影像診斷還包含了一部分的介入性及治療性的放射檢查。舉例來說,肝癌及其他腫瘤與血管瘤治療必要時可藉由放射線血管造影術執行栓塞治療;另外還有囊腫或膿瘍的引流、影像檢查導引下射頻燒灼腫瘤……等等。現在病患的治療除了內科的藥物治療、外科的手術治療,在特定或必要情況下還可以考慮選擇介入性或治療性之放射線檢查。所以我們除了醫學影像的判讀與診斷之外,還跨足了一部分治療性的放射線檢查技術。

Q與從前的醫學影像技術相比,現代醫學影像對於哪些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提供了進步與便利?

舉例來說,如果體內腫瘤,一般X光素片檢查不容易檢查出來,這時候就要靠一些新的技術,例如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的進一步偵測與診斷。

以心血管疾病來說,傳統的檢查是例行的心電圖、加上運動型心電圖,再輔以核子醫學的檢查,至於血管結構本身是否有狹窄或異常,則是要做心導管檢查。高階多切面電腦斷層(64或256切面)的心臟冠狀動脈血管影像,雖然沒有和心導管檢查做出來的結果有100%的一致性,但也已經極為相近,所以有些病人擔心做心導管是侵入性檢查具有危險性或因其他因素不適合做心導管檢查時,就可以考慮先來做高階多切面電腦斷層心血管影像檢查。

Q會不會有病人不適合做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民眾對於放射線容易有負面印象,害怕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有人會因此拒絕做一些醫療檢查,對於這一點您會給予民眾哪些專業建議呢?

如果病人體內有金屬植入物,例如金屬血管夾、金屬活動假牙套……等等,在做MRI檢查時會因磁場因素造成移位,因而危及病患的生命安全,所以做檢查之前我們會先確認病患體內沒有上述的植入物。

民眾對於放射線確實容易有負面印象,大家都不會願意暴露在輻射的環境當中,但我還是建議大家到一定的年齡時,一些例行性的定期健康檢查還是一定要做。大多數病人也不會害怕這樣的檢查,因為病人可能有其他健康上的擔憂才會來檢查。例如病人會擔憂心血管疾病,因為做心導管風險大,所以他們會先做高階多切面電腦斷層(64或256切面)的心血管檢查來取代傳統心導管檢查。當然我們在幫病人做檢查時也會做適當的保護,例如照胸腔的X光檢查時,我們會保護病患的骨盆腔等其他部位不要暴露在放射線下。

Q想請您談談骨關節放射影像診斷。骨刺、脊椎酸痛、腰背痛可以透過哪些影像診斷發現問題?

我覺得醫療過程中比較重要的還是得靠臨床醫師的診治。現在的醫療環境好像都要靠檢查,例如關節、脊椎疼痛的病患進了診間,少部份的醫師只在簡短問診及理學檢查後就叫病人去做X光、關節攝影……等等的檢查,做完檢查看完評估報告後,再做接下來的診治,這樣的程序似乎有一點反過來了。舉例來說,一個肩膀痛的病患,門診醫師應該先做好詳細地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若醫師初步的診斷為骨骼受傷…等狀況,需要進一步醫學影像確認時,再進一步做X光、關節攝影、MRI……等檢查作診斷。

在什麼情形下要做骨關節肌肉影像診斷呢?就像王建民投球投到肩關節痛,到底是肌腱斷裂?還是軟骨組織破損?還是兩者都有?當理學檢查無法確定時,就必須要藉由MRI影像檢查來輔助判讀作進一步診斷。如果更細微的組織受傷,無法由醫學影像來確定診斷時,依其必要性很可能就要再輔以關節內視鏡的檢查。

Q我們常看到女性的防癌健康檢查宣導,例如六分鐘護一生、三點不露,想請您為我們介紹三總婦女保健中心在這方面的努力。

我們的三總婦女保健中心在九十一年成立,當時部長官與我們前任部主任就有這個規劃,覺得女性應該是必須被好好照顧的一群,我們應該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給女性,例如有足夠的隱私、乾淨的盥洗環境、女性的服務人員,讓她們願意來做檢查。

我認為環境和病患的互動是很重要的,在三總婦女保健中心裡,因為工作人員都是女性,所以女性病患有任何問題也比較不會難以啟齒。就是因為我們營造了很好的環境,對女性病患相當照顧,所以很多病人即使不是來醫院檢查,都願意進來打打招呼,聊聊天,最後甚至成為中心的志工。這就表示這個環境是能夠讓病人有安全感而且可以信賴,病友之間也都會互相溝通,相互鼓勵,讓我們的病患能夠抱持著信任的心情來這裡接受病症的診斷、治療與追蹤。

在婦女保健中心,主要是乳房外科與我們醫學影像診斷科相互配合,例如初診的病人,如果診斷出可能有問題需要進一步做檢查,而且有相當的急迫性時,我們甚至可以當天就完成必要的組織切片檢查,一兩週之內就可以知道組織切片檢查結果,這是本中心有別於他院之特色。而且我們當天就會和病患做好溝通,讓她清楚明白下一步該要怎麼做追蹤或進一步治療,不會讓她覺得檢查完以後或許甚麼都不清楚就回家,回去之後她可能還想東想西,徒增不必要的煩惱及擔憂。

我最近也在部內對檢查同仁推行一個動作,比方對接受電腦斷層檢查的病人,我希望能要求檢查人員帶病人上檢查台時要親自地攙扶,無論她需不需要,都要在一旁陪著,做完檢查後要陪著病人到下一個位置。

我想因為這幾個小動作可能會多花些許時間,甚至耽誤了下一位病人的檢查。然而別的病人若能了解想必是不會抗議的。因為我們對病人的服務就是要從心做起,心態變了誠心服務的動作自然就會有,病人一定也能感受到,而對我們而言,除了專業的表現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誠心地服務與關懷能否感動病人。

假設今天換做是你要接受檢查,如果你不是每天接觸檢查儀器從事醫護工作的人,把你放到一個醫學檢查儀裡面,或是要把檢查導管或導引針置入你的體內,相信你也會因為害怕疼痛而感到不安。如果多了一雙手扶持,或是一個關懷地眼神交流、一個給予病人安全感的神情,這都能讓病人心情穩定地接受檢查。

Q男性的攝護腺檢查是否也十分重要?除了一般的胸部X光、驗血、心電圖及胃內視鏡檢查之外,對於男性您會建議定期可以做哪些放射影像診斷檢查?

大部分的男性比較常做的篩檢是腦中風篩檢、腫瘤篩檢、肺腫瘤及心臟冠狀動脈檢查,攝護腺也會有人特別注意檢查。至於攝護腺的檢查幾歲開始要做,是沒有一個確切的數據,當然及早注意與定期驗血檢查攝護腺腫瘤指標指數相當重要,必要時的超音波及磁振造影檢查可進一步偵測與診斷攝護腺肥大或是腫瘤。舉例來說,乳房攝影現在已調降到45歲就可以來接受乳房攝影篩檢了。政府的保健預防政策也可能因發病之年齡層下降而有改變。

現在發生癌症的平均年齡有逐漸下降趨勢,除了與現代人的生活作息及體質、飲食習慣有關之外,其實在我的看法,可能也和今日篩檢診斷技術的進步以及民眾衛生預防保健教育進步有很大的關係。癌症、腫瘤發現得早,可能是因為現在民眾保健知識提高了,懂得知道早期及定期做檢查的重要性,再加上篩檢及診斷的方法和儀器設備越來越好,更容易早期發現病症,早期接受治療。

像是子宮頸癌的篩檢從政府保健政策在多年前推動到現在,可以在早期發現及治癒的成效就非常顯著。現在乳癌的篩檢也是一樣有相當的成效。

就放射影像診斷醫師而言,我們一直在見證醫學發展對民眾生命健康維護的進步,我們很希望民眾如果有家族病史或是到了中年,就應該要把握機會定期做健康檢查。因為我們常常會在替病人做檢查看到病灶惡化時,很感慨的想著“如果他/她能及早定期檢查早一點發現這個病就好了”。

Q對於有意從事醫療工作的年輕人,您會給予哪些建議呢?

現在的孩子對於大人的經驗談不一定都能明白或接受,因此我們醫學系主任今年在新生入學的時候,安排讓新生先到醫院來參觀,體驗一下醫師一整天在做些甚麼事情,了解一下醫師所要扮演的角色,醫病的互動又是如何,我認為這個過程是很重要的,至少能夠讓同學們在未來求學的過程中能知道自己將來要做的是哪些事情?應該堅持的方向是甚麼?能有一個具體的目標跟動力。

現代人常會想要參加一些社團活動來助人,對我而言,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就是助人,尤其如果你本身從事的就是醫療工作,不用捨近求遠,就能天天有助人行善的工作,不是很愉快又值得嗎?如果喜歡計較得失,那麼我不建議從事醫療工作。另外就是要能即時調適心情,因為病人來醫院時就是心情很低落或有疑慮,在第一線的醫療工作者不但要理解、接受病人的情緒表現,還要讓自己保持好情緒,讓病人心安、給病人溫暖。

訂閱

訂閱文章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