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魏福全院長 獲美國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 至高榮譽

HJ Buncke Lecturer Award

WeGenius第17刊‧2005年‧劉亦棻專訪【醫師介紹】

1.您是在什麼樣的因緣際會下投入顯微重建醫療技術?

這是很偶然的一個機會。在1980年代,我的老師──當時的羅慧夫院長,叫我到美國、加拿大看看有沒有新的技術。我去摸索了一個月左右,美國的指導教授問我有沒有對什麼東西特別有興趣,想要專精去學。其實我對很多東西都有興趣,他一問之下,當時的我腦筋裡一片空白,只想起前一天晚上做得很久的顯微手術。於是我說我對顯微手術有興趣。由於顯微手術有別於我們以往重建手術的方法,而且是更新、更高階、更上一層的技術,當時還在發展中的起步階段,臨床的應用還沒有很廣,教授聽了我的想法非常高興,我也認為是個不錯的選擇。此後的一年,我就投注許多心力在顯微手術上。

2.何謂顯微手術?

何謂顯微手術?簡單來說,任何在顯微鏡底下進行的手術,就可以稱做顯微手術。顯微鏡主要的功能是用來照明與放大,它可以幫助我們將細微到0.1公分的血管、淚腺、腮腺、輸卵管、輸精管等身體裏很小的管狀構造縫合起來。在臨床上主要的應用有兩大類。一類是再植,舉例來說,手、腳、鼻子、耳朵或身體的某些部位被削斷了,就必須利用顯微手術接起來。另外一類是移植,舉例來說,病患的手指碎掉了,沒有辦法再接上,我們就從他的腳上移植腳趾到手上,把神經、血管接起來,讓他能夠活動。像先天的畸形、外傷所造成的重大缺陷、腫瘤切除後所造成的缺陷以及處理上較困難的傷口,這些一般手術無法解決的問題,就要靠顯微手術來完成。

70年代開始,從事顯微手術的人越來越多,發展至80年代初期,成立了美國顯微手術醫學會,從第一次的顯微手術醫學會我就有參加。這個學會是世界上顯微手術學會中規模最大,同時也是品質最好的,能在此發表論文非常困難,每年投稿中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會被接受。近十年來我們去參加人數越來越多,而且每年我們發表的論文,約佔了醫學會所有論文的十分之一。

我們在其中一些領域的發展上一直有不錯的成果。第一是頭頸部腫瘤的切除後重建,例如口腔癌切除後的重建,這方面的技術我們遙遙領先世界各國。第二是外傷的重建,像車禍、工廠傷害……等等,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這兩方面在顯微手術中,算是相當大宗的領域,換句話說,國內在顯微重建手術的興趣已經逐漸培養出來,技術發展也已經趨於成熟的階段。近十五、六年來,大約有600位外籍的學生或教授,從世界各地到長庚來進修,時間最久的待了將近三年,由此可見台灣在顯微手術上的聲望是很大的。我們做過移植手術的case高達12000個,其他國家最好的也不到2000case。假設平均每個手術要8小時,把12000乘以8,再除以24,相當於花了我們4000個日子,將近11年的時間。事實上我和我的Group花了將近25年的時間,才達到如此的成果。

3.您對年輕學生的期許?

現實的社會裡面,有一些年輕人充滿自己的理想。以往就有一些學習顯微手術的學生,耐不住性子,自己跑出去開業,其實到現在也還會有這個現象。畢竟整形外科是相當幸運的一科,跨過整形外科這道門檻後,就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想走的路。整形外科並不是只有美容而已,現在已經有相當好的整形外科顯微手術訓練,只是有些學生覺得太辛苦了。而我們現在能夠提供的,就是讓同學們知道,除了追求一般人所追求的滿足外,還有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值得我們去貢獻所學,獲得成就感及榮譽感。

訂閱

訂閱文章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