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黃天祥主任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eenius24刊‧2008年‧

 台大醫院‧黃天祥醫師【醫師介紹】

劉亦棻 專訪


1.內分泌疾病與新陳代謝疾病有什麼不同呢?這些疾病都容易發現嗎? 

我對疾病的機轉、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病,比較有興趣,所以走到內科。走內分泌、新陳代謝也跟當時的背景有關。那時候有很多病是不易治好的。除了細菌性疾病外,像肺炎可以用抗生素,或是開刀,其他大部分的病,像心臟病,都不會好,只能控制、維持它。我在學生時代看到一些內分泌的病,經過治療可以好,我對這些病程的轉變有興趣。

我們現在把內分泌的病都限制在腺體,包括腦垂腺、甲狀腺、腎上腺、副甲狀腺,這些我們都把他歸到內分泌;新陳代謝則像是糖尿病還有痛風、高血脂,這些跟代謝有關的疾病。但是基本上這個次專科兩項都要訓練。

新陳代謝的病以前不熱門,但現在很熱門,因為肥胖的關係,像是代謝症候群、肥胖症,這些都跟新陳代謝有關係。現代人吃得比較好,動得比較少,台灣現在肥胖症的比例比較高,大概有十幾個百分比。這樣算少,美國是40%,不過我們許多的疾病發生都跟在美國後面走,所以預計2025年我們可能會達到那個地步。

糖尿病也一樣,我們在2000年統計糖尿病人口大約4%,現在已經6%,預計在2020年會到8%。這種代謝疾病跟你的生活有關係,有沒有規則運動,飲食有沒有控制。通常到45歲以後,代謝就下降了,其實230歲是頂峰,之後就開始慢慢下降,但是到四十幾歲就更明顯。所以所謂中年發福,就是因為代謝下降,沒有加強運動,又吃得更好、應酬更多,所以發生問題的就多。

2000年的時候,五十歲以上糖尿病的病人,五個人裡就有一個,現在是四個就有一個,未來可能兩個就有一個。這跟飲食代謝有關,老了代謝就會下降,加上沒運動,四、五十歲是工作量最大,壓力最大的時候,所以就會發生問題。這些都是漸進發生的,吃藥的效果可能還比不過你運動和飲食控制。我們說健康營造,就是國民健康的工作。不能太方便,出門就坐車,然後一直坐在辦公桌前。

2.骨質疏鬆症可以治癒嗎?會有哪些症狀?民眾就醫時要前往骨科還是新陳代謝科? 

骨質疏鬆其實是骨頭代謝的問題,骨頭被吸收掉,其實就是骨質細胞新陳代謝的疾病。會骨質疏鬆,就是因為骨頭吸收的程度比製造的速度快,很多原因會造成這個現象。第一個,沒運動;第二,女性停經會造成骨頭吸收加快,男性也是,隨著年齡增加性荷爾蒙的量越來越低,會造成骨質吸收;另外很多藥物,例如類固醇或荷爾蒙也會造成骨質吸收。不過最主要還是老化的問題,這些老化是因為荷爾蒙的變化,我們可以用荷爾蒙介入治療,不過現在有人說用荷爾蒙介入會引發癌症,所以也不太使用。當然如果一直不去治療它,它會變得太脆而斷掉,那就要找骨科醫師了。

預防勝於治療。骨頭會斷是因為到一個密度以下,容易折斷,所以最好是趁在二十歲以前把硬度養到高一點,這樣慢慢減低也沒關係。鈣要充足,多運動,肥胖者因為不運動,骨密度就不好。老人就要想辦法讓骨質吸收速度變慢,現在的藥大部分都是減緩速度。最新的藥有些是可以讓骨質長回去的,但是都要注射,像是副甲狀腺素,要天天打,也不能常用,只能用一兩年。所以我們的治療是讓骨吸收速度變慢,不會骨折就好,密度變小也沒關係。

如果知道骨質密度很低,就要避免一些動作,所以去檢查骨密度也有必要的,知道骨頭不好,就可以避免骨折。現在有藥可以增加骨密度到不會骨折的程度,但是沒有所謂的治癒。骨密度檢查有一項是T-score,就是一個年輕的女性,最好的時候,她的骨密度應該是多少,有一個值,還有標準差,如果低於這個平均值2.5個標準差以下,那就是骨質疏鬆;如果在12.5個之間,叫做骨質缺少,50%停經的人是在這範圍。建議45歲以上就該做一次骨密度篩檢,正常者每三年再回診,有輕微異常每兩年檢查一次,如果已經很嚴重那就要立即治療。

我們說的「老倒縮」就是因為脊椎骨骨折,所以身高變矮,這種人很多,但是可以避免。骨折其實不一定要斷掉,扁了就算,所以脊椎骨會骨折,就是變扁,因為脊椎骨對老化很敏感。

3.糖尿病有好發的年齡或族群嗎?該如何預防呢? 

糖尿病分兩型,第一型以年輕人居多,是自體免疫的疾病,因為自體免疫細胞把胰臟內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破壞掉,這類病人只佔糖尿病病人的5%。第二型就是因為肥胖引起的,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加上對胰島素產生抗性。為什麼肥胖的人會得糖尿病?就是因為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使身體分泌很多胰島素但是在組織裡沒有反應,就是胰島素抗性。

正常人的血糖是在100,飯後是120;糖尿病人控制的目標是飯前100以下,飯後140以下。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糖尿病,那得糖尿病的機率就有50%,兩個都有就80%,所以確實是遺傳。但是可以避免,因為還有環境的因素。預防包括體重的控制、運動,大家都知道,但只是做不到。一個人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以預防。

4.甲狀腺功能障礙會有哪些症狀?眼睛一定會突出嗎?如果不治療可能會有哪些後果?

2040歲的女性易有這種問題,女男比例是81,大約有4%的人有甲狀腺問題,其中約2%是甲狀腺結節,1%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另有1%是格雷瑞夫氏症。機能亢進會造成突眼、水腫,但突眼不一定會發生,只有在格雷瑞夫氏症會有。因為眼睛周邊皆是骨頭,如果後面有黏液水腫,就會造成眼睛突出;這是因為抗體刺激纖維細胞產生的黏多醣吸水膨脹造成。用電腦斷層檢查有80%有此症狀,臨床檢查只有20%很明顯,其中只有5%要開刀,15%可以藥物治療或改善。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如果不治療會比較早死亡,而且很多都死於心衰竭或心律不整。

甲狀腺機能亢進會造成新陳代謝加速,體重減輕,心跳加速,流很多汗、怕熱,腸子蠕動加快、大便次數增加,女性也會引起月經不規則,吃多但是體重減輕。功能低下的話就剛好相反,且會浮腫。這對心臟、骨頭都不好。正常人心跳是60100,但是每個人的正常範圍都不一樣,所以如果有人原本心跳是60但是如果他跳到100就一定不正常。所以如果你已經感覺到心悸,即使心跳還在正常數值範圍,還是要注意。

如果得了這病,要吃一年半的藥,停藥後50%會復發,如果有病人再發兩次以上,那我們會建議病人長期服藥。這些病人都要長期追蹤,而且如果病人懷孕,就要馬上看醫生,因為這病與抗體有關,如果抗體很高就會影響到小孩,而且懷孕前三個月與產後六個月內容易復發。

5.有人說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吃藥或打針,這是正確的嗎?

這是錯誤的觀念,很多人看到糖尿病人到最後要去洗腎,就覺得這跟吃藥有關。其實這是病的自然過程,而不是藥物的副作用。所以如果血糖控制好,腎臟就不會過勞,就不用洗腎。

6.肥胖到何種程度時需要就醫檢查是否與內分泌或代謝疾病相關?

肥胖症有很多種,因疾病引起的肥胖是有特殊的徵狀,而一般的肥胖是全身肥胖,但是內分泌的病不是這樣,有些會集中在肚子上,這就不是一般的肥胖。肥胖定義是BMI大於2730以上就是重度肥胖,35以上在減肥失敗以後就要考慮動刀,像是胃縮減手術。

有些減肥藥會有很強的副作用,以前有用安非他命減肥,結果造成上癮的現象。另外減肥會這麼困難,是因為身體會去調節適應,比如說你原本是55公斤,如果胖到60公斤,那身體就會習慣這個體重,一減到57公斤,腦子就會刺激你吃多一點,因此會復胖。急速減肥更不好,除了容易復胖,你的身體是整體減輕,不只是脂肪,連肌肉也會損失,但是胖回來的部分都是脂肪。因為脂肪可以儲存的能量是9大卡,但是澱粉和肌肉都只有4大卡。通常建議6個月內減少10%為正常,而且六個月就要停頓,讓身體適應,這就是階梯式減肥,比較健康不易復胖。

7.為什麼您會特別研究脊髓損傷病人的內分泌變化?

我們和復健科醫師交談時發現脊髓受傷的病人很多下半身不能動,下肢萎縮,這樣身體的組成就會與正常人不一樣,這種人糖尿病很多,因為他們行動受限,不能運動,加上脊髓損傷後自主神經被切斷,新陳代謝、內分泌會發生變化。自主神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控制人體對外界的反應,比如說緊急的時候,腎上腺會分泌激素,這是內分泌負責的部份。脊髓損傷的病人雖然可以靠內分泌代償一部份這類反應,但是沒辦法完全取代。希望經由這些研究可以提供脊髓損傷病人較好的醫療方式。

 

訂閱

訂閱文章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