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醫院鄧鐘泉主任 神經內科
WeGenius第18刊‧2006年‧
振興醫院‧鄧鐘泉醫師【醫師介紹】
劉亦棻專訪
2.我們的神經系統常會發生哪些病變?當我們身體發生哪些症狀時有可能需要至神經內科求診?
4.許多年輕人因為好奇心驅使或同儕影響而吸食毒品及服用搖頭丸,這些毒品或管制藥物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什麼傷害呢?
5.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與藥品的發達可以幫助我們延長壽命,健康問題是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的關鍵。老年人常會出現哪些神經病變呢?
6.週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與腎臟病變是糖尿病三大重要併發症,什麼是週邊神經病變呢?為什麼糖尿病患容易得到週邊神經病變?患者會有什麼症狀?該如何預防呢?
7.我們常聽到電視或廣播頻道提到腳麻、腿無力是「坐骨神經病變」的前兆,有些廣告宣稱免開刀就可以治療,您會建議民眾該有哪些正確的認識才不至於病急亂投醫?
8.除了像糖尿病這種慢性病會引起週邊神經病變,一般人會不會因為運動不當而引起週邊神經病變呢?
神經內科學,主要是要教導學生學習有關神經醫學的基礎學科,例如: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和神經藥理學等基本知識,能夠成功應用在臨床上;對於一般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其他一般疾病中可能發生的神經症狀,也能夠有正確的認知,並能做適當的處置。
神經系統是相當特殊的系統,一般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及週邊神經系統,神經細胞有高度的分化,在不同的位置,細胞的功能和形態並不相同,發生疾病時所表現的症狀也會不一樣。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具高度的分化,而且是相當脆弱的,細胞不易再生。另外,神經系統也是永無休息的,即使在睡眠時,神經系統還是不斷地活動以維持它的功能。神經系統對氧氣及營養的需求量比其他器官組織都來的高,因此在缺氧或低血糖時,神經系統往往會比其他系統先發生症狀,所以神經系統與一般疾病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
2.我們的神經系統常會發生哪些病變?當我們身體發生哪些症狀時有可能需要至神經內科求診?
神經系統會發生各種病症,臨床上重要的症狀有:失語症、失用症、失識症、譫妄、失智、昏暈、眩暈、暈厥、癲癇發作、昏迷、頭痛、構音困難、吞嚥困難、視力模糊、不自主運動、無力或癱瘓、協調不良、運動遲緩、疼痛、麻木、步態障礙等等。神經科主治項目範圍廣泛,例如:各類頭痛症、頭暈、暈眩、各類神經肌肉疼痛疾病;腦炎、腦膜炎等各類神經系統感染疾病;顏面神經麻痺、複視、失眠、神經衰弱、癡呆症、巴金森氏病、斜頸、舞蹈症、腦性麻痺等各類不自主運動障礙疾病;肌肉及週邊神經疾病如:急、慢性肢體無力、四肢麻木、重症肌無力、多發性肌肉炎、皮肌炎、遺傳性肌肉及神經病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疾病、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型多發性神經根病變、坐骨神經痛、糖尿病性多發性神經病變、腦血管疾病、癲癇、意識障礙、昏迷、腦水腫、腦瘤、脊髓空洞症之各類腦部及脊髓病變等各類中樞神經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種類或致病原因可能有:感染,炎症,腫瘤,退化,外傷,中毒,及血管疾病……等等。
通常到神經內科門診,醫師會先詢問病人的病史,包含過去疾病史、生活習慣、藥物史、旅遊史及家族史……等,然後是全身理學檢查及神經學檢查。此外,失智症患者獲不能言語,無法溝通病患則需要依靠照顧者提供病史,以便診察。
神經系統相關的檢查可歸納成以下幾類:臨床神經理學檢查、神經心理學評鑑、神經電生理學測驗、神經血管超音波、自主神經功能檢查、神經影像學檢查及神經生化學檢查。
其中神經電生理學測驗又可分為腦電圖(EEG)、神經傳導(NCV)、肌電圖(EMG)、誘發電位(EP)四種。其中腦波檢查是將腦中神經細胞產生的電位變化,放大之後記錄下來,藉以判斷大腦功能是否有問題,或有無異常放電的情形等;神經傳導的目的在於評估周邊神經功能,經由記錄神經或肌肉的電位變化,判斷病變的位置及性質,進而決定治療方向;肌電圖是在肌肉上插上一支類似針灸的雙極針,以記錄肌肉纖維在靜止及用力時之電位變化,藉以檢查肌肉或神經方面的疾病;誘發電位可藉由刺激體感覺、視覺、聽覺、運動四種受器,檢查傳導路徑中是否有發生問題。
神經血管超音波方面,例如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是利用超音波來測定頸動脈血管的管徑和血流變化,以瞭解頸動脈有無狹窄或阻塞現象,這些現象與腦中風有密切關係,所以這項檢查對腦中風的預防及治療極有幫助。而自主神經功能檢查主要是在於檢查自主神經功能,診斷暈厥的原因,評估姿勢變化對於心跳、血壓及腦血流的影響,三總神經科部均可提供這些檢查項目,服務病患。
神經影像學檢查包含:一般X光片、CT(電腦斷層)、MRI(磁振造影儀)、血管攝影、SPECT(單光子射出造影檢查)、PET(正子斷層造影)……等;神經生化學檢查則包括腦脊髓液檢查、基因檢測……等。
4.許多年輕人因為好奇心驅使或同儕影響而吸食毒品及服用搖頭丸,這些毒品或管制藥物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什麼傷害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搖頭丸。俗稱搖頭丸或快樂丸的毒品事實上是屬於安非他命的衍生物,英文叫作MDMA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或Ecstasy.。搖頭丸早在1914年,由德國默克公司合成,當時作為減肥藥用途,後來人們發現這種藥的主要作用與興奮劑及迷幻效藥物類似,產生迷幻、欣快感而被濫用。服用搖頭丸會引起許多併發症,如:高燒不退、突發性惡性高血壓,引起自發性腦出血或腦血管阻塞、胸痛、心室心律不整、毒性肝炎甚至肝衰竭、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泛發血管內凝固病變、急性或慢性妄想型精神病、造成記憶力衰退、嚴重者引起大腦不可逆的傷害、甚至更可能導致死亡。
我們發現,年輕的中風患者中,就有不少人是因為吸食安非他命、搖頭丸。中風後,或許有些年輕人身體強健,輕微的中風可以不影響運動功能,但是日後的再發率仍有可能,所以千萬不可嘗試。
5.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與藥品的發達可以幫助我們延長壽命,健康問題是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的關鍵。老年人常會出現哪些神經病變呢?
常見的老年神經疾病包括腦中風、失智症、神經退化性疾病,及各種疼痛症,包括帶狀疱疹引起的神經痛。
5-1失智症:以往國內稱為老人癡呆症(Dementia),因為這種病常發生於老人家;但這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我國已列入老人國度,失智症將成為主要的醫療及社會問題。
失智症是一種由各種腦部疾病所造成的症候群。而引起失智症的原因,包括已知病因的疾病(如感染性、代謝性原因)以及臨床病理分類名稱(如阿滋海默病、血管性失智症)。一般而言,失智症是因腦部功能退化,致記憶力、判斷力、思考能力減退,而影響工作、生活自我照顧,患者未必是老人。大致說來,自然老化所引起的失智症,較難預防,有人說保持腦部的活動,如下棋、打牌可減緩老化,但效果並非絕對的;理論上多注意健康,適量運動,避免頭部外傷,高血壓、糖尿病等造成的血管病變,可以降低失智症的發生率。
失智症的症狀,除了認知障礙如記憶力、判斷理解能力、語言能力及操作功能等退化外,還有非認知障礙症狀如人格的變化,以及約有百分之四十的病人常伴隨幻聽、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其意識應是清楚的,所以失智症患者可以至神經內科或精神科求診,但如有精神症狀,以看精神科醫師為優先。非認知障礙症狀,並非每個失智症病人都會出現,而且與認知障礙症狀兩者退化的程度也不平行,過去非認知障礙症狀被認為少於認知障礙,或只是人格變化的表現而未加注意,但它卻是令家人最困擾的症狀,也往往是家人帶來就醫的主因。
失智症患者少有併發症發生,但因患者無法清楚表達身體的病痛,若有其他疾病,可能因而延誤治療的時機。其實只要照顧得宜,失智症患者可以健健康康活上十幾、二十年,但因其照顧時在很麻煩,若稍有疏忽,便可能發生意外,或車禍或跌倒骨折,甚至因而死亡。
在治療方面,目前有些藥物可以減緩失智症惡化的速度,可以和神經科醫師討論。另外是照顧的困難,尤其患者常有行為困擾,到處亂跑、坐立不安、情緒不穩等情形。若照顧者能理解這是病情的一部份,醫院可提供相關資料,教導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藥物可以控制一部份病情,尤其是睡眠障礙或精神症狀。
5-2腦中風:腦的功能非常複雜,可以控制人的一切行為,包括感受、說話、動作等各種生理和心理機能。中風以後會有什麼症狀,依它發生在什麼部位而定,這一部分的腦組織又控制人體的何種功能,就會有那些症狀出現。腦中有三條主要血管,前大腦動脈、中大腦動脈、後大腦動脈,後頸部進入的椎動脈和基底動脈,其中以中大腦動脈最容易發生中風,這條血管司運動、感覺神經中樞之職,如果阻塞會產生偏癱或半身麻木。
中風可因血管阻塞的部位大小不同,而引起的運動障礙也若干的程度的差異,較小血管的阻塞,有時有機會完全恢復。至於較大血管的阻塞則恢復較慢,而且會留下後遺症,無法完全康復。
在慣用右手的病人,如果左側中大腦動脈梗塞,中風後的病人也常常會影響語言的功能。可能是單純的發音不清,或是失語症。例如病人既聽不懂我們所說的話,也不能說話,但是他的聲帶是完好的、可以發音的;或者病人可以和你對話,但是所說的語句,完全不合文法,我們無法聽懂。或者是表達性失語症,病人可以聽懂別人所講的話,但是卻沒有辦法講出話來或回答問話。感受性失語症是病人無法聽懂我們所說的話。失語症有各式各樣的表現,但因其受損傷的部位不同而有相當大的差異。其經過復健語言的訓練與否,也使痊癒後情形大不相同。
大量的腦內出血常造成嚴重神經後遺症,或者死亡。若是小量的腦出血對腦組織損害較小,一旦血塊、血腫吸收了,則可以恢復部份功能。腦出血的病人,絕大部分有高血壓病史,過去常有頭痛、暈厥、眼底出血,或暫時喪失記憶等病徵時,要趕快就醫。
我們知道腦中風不管是腦出血或腦血栓,四分之三的病人都有高血壓,因此徹底治療高血壓,也可直接減少腦中風發生的機會,同時中年人應定期檢查血壓,減輕體重,減少食鹽攝取量,多作運動。如發現有高血壓應早期治療;腦中風的誘因如劇烈運動或勞動、飲酒、抽煙、洗澡、失眠、精神激動、興奮、發怒等等應盡避免。如果突然間一手一腳麻痺、不能動彈、說話不清,一隻眼睛或雙眼的視力喪失或視像重疊,但幾分鐘、幾小時或一天就消失,很可能就是中風的早期徵兆,對這種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應該加以注意,儘快找醫師作診斷及治療。
5-3帶狀庖疹:帶狀疱疹是因曾感染過的水痘病毒再度復發,在皮膚上以沿著神經節分布的方式,所產生的含有水泡的皮膚病。水痘和帶狀疱疹都是由同一種病毒感染或活化產生。在第一次感染這種病毒時會造成全身性的小水泡,也就是水痘,水痘痊癒後病毒便會潛伏在神經節內。當身體的免疫力降低時這些病毒便會活化增殖而形成帶狀疱疹。帶狀疱疹的症狀早期在皮膚疹子尚未出現之前,可能在身體某一側會產生強烈疼痛感。接著開始出現紅疹,進而形成一群群水泡,而這些水泡會沿著身體某一側的體神經節分布。幾天後澄清的水泡會轉為膿泡或出血性的水泡,並逐漸結痂。
帶狀疱疹最困擾人的後遺症便是神經痛,也就是一種持續性或間歇性的神經抽痛,這種神經痛在年紀大、抵抗力差的病人最容易產生。帶狀疱疹若發生在臉部三叉神經的第一分支──眼神經分布之處,病毒有可能會影響到眼部造成結膜炎、角膜炎甚至葡萄膜炎而導致失明,必須特別小心。帶狀疱疹是因免疫或抵抗力降低所引起,除了患者應充分休息,維持適度營養外,早期藥物的輔助治療是有幫助的。
6.週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與腎臟病變是糖尿病三大重要併發症,什麼是週邊神經病變呢?為什麼糖尿病患容易得到週邊神經病變?患者會有什麼症狀?該如何預防呢?
凡是侵犯周邊神經的病症均可稱周邊神經病變,糖尿病是引起周邊神經病變常見的原因之一,糖尿病神經病變也是糖尿病主要慢性併發症之一,其盛行率可由初期之7.5%至25年後可高達50%。糖尿病期愈久,神經病變機會愈大。 就侵犯部位分類,則約70%之病人屬於「感受──運動──自律混合型周邊神經病變」,即侵犯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也侵犯了自律神經系統。 剩下的30%之病人則屬於主要侵犯感覺神經系統者。以缺血性與代謝性為主所引起之糖尿病神經症,其代表各為「單一性神經病變」以及「多發性神經病變」。
簡單的說:缺血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為神經血管硬化造成缺血及缺氧;代謝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為肌纖維醇(myoinositol)缺乏,各種單醣醇代謝異常物累積引起滲透壓改變、神經脂質代謝異常、低血糖、蛋白質糖導致神經病變。就臨床而言,糖尿病神經病變也會侵犯顱神經,如動眼神經病變,會突然發生眼皮下垂、眼球外展、複視等情形,治療後可能在兩到三個月內恢復;另一類較急性發作、引發具痛感之神經病變,可能在良好控制血糖後一年內緩解;但其他神經病變則較慢性發作,持久而緩慢進行,甚少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之治療,雖未有實際有效治療方法,但仍有些緩解症狀的治療方式。
7.我們常聽到電視或廣播頻道提到腳麻、腿無力是「坐骨神經病變」的前兆,有些廣告宣稱免開刀就可以治療,您會建議民眾該有哪些正確的認識才不至於病急亂投醫?
坐骨神經痛不完全相等於坐骨神經出了問題,常見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可以簡單分為非神經性及神經性的引起原因。
非神經性主要是由於肌肉或骨骼的病變所引起,而骨骼引起的疼痛主要起因於退化性骨疾,例如:骨質疏鬆、脊柱移位、脊椎骨退化性關節炎……等等,這些可能會出現跟坐骨神經痛類似的疼痛。或者只是單純的肌肉筋膜痛症狀而已,這些症狀經診斷後可以服用藥物、物理治療而得到緩解。另一大類為神經性,導源於神經的壓迫,常見的原因是椎間盤突出症,脊椎管的狹窄或是骨刺造成神經根的壓迫。這種疼痛的特徵多半是一種刺痛,足部的無力及感覺異常,嚴重甚至會有足部肌肉的萎縮。這種情形須要經由醫師詳細檢查以確立診斷,並對症治療,不可聽信誇大不實廣告,自行買藥或非正規醫療行為治療,造成延誤病情或更大的傷害。
8.除了像糖尿病這種慢性病會引起週邊神經病變,一般人會不會因為運動不當而引起週邊神經病變呢?
是有可能的,熱身不足或姿勢不當,都有可能造成神經傷害,但並不多見。大都是會感到關節肌肉酸痛,肌肉、韌帶拉傷,肌腱因摩擦發炎的情形也都十分常見。超過負荷的運動也容易引起腰椎間盤突出,不當的過度使用手腕動作也可能產生腕隧道症候群,其症狀為手掌麻,尤其前三指特別明顯,嚴重者只要手腕運動或半夜睡會麻木醒來。臨床上用神經傳導檢查可診斷確定,輕度可休息改善,中度以上可考慮外科的腕道減壓手術治療。一般運動,應循序漸進,因人因量而定,以減少運動不當造成的運動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