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王怡智醫師 心臟內科

 

WeGenius第44刊‧2019年‧

 台大醫院.王怡智醫師【醫師介紹】

劉亦棻/薛淳元 專訪

Q.為什麼您會想成為醫師呢?怎麼會對心臟內科有興趣?

坦白說,從小到大只要成績達到標準,出身南部的孩子大多都會選擇唸醫學系,因為家長和師長都是如此期待,也許我們本身當時不一定會有特別的感覺。選擇內科是因為本身對於醫學知識以及治療患者的疾病有興趣。對於收入、生活品質的想法,確實會影響醫學生畢業時選擇的專科,但是我認為興趣才是支持我們工作的動力,畢竟醫師半途轉業的機率不高,一定要選擇終其一生都想要從事的專業。

心臟內科吸引人之處,是因為我們有許多動態的工具,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臟。我們人體的器官之中,心臟時時刻刻都在律動,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都會顯示出心臟不同的功能運作,超音波又是另一種的心臟影像呈現,心導管及其輔助工具更可以看到血管的內在樣貌,測量心臟血流動力,而且當場就可以治療疾病,病人不適經常很快就可以得到改善。

Q想請您談談心臟再同步化治療。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主要在處理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有許多的成因,年輕患者通常是擴張性的心臟衰竭,年長者通常是缺氧性的心臟衰竭。流感病毒引起的嚴重發炎反應或免疫反應,可以讓20多歲的年輕人得到擴張性的心臟衰竭,心臟功能急遽下降,甚至是年齡很小的幼童也會因腸病毒感染發生心臟衰竭。輕度的心臟衰竭可以用藥物控制,若是心臟衰竭達到中重度,心臟的收縮能力顯著下降,同時心電圖可以觀察到電氣傳導明顯的延長現象,我們可以採取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以機械性的刺激來治療心臟病。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發展約有20年。當心臟衰竭時,我們會發現到心臟的電氣傳導的延長現象,也就是電氣傳導時間拉長,電氣延長的結果會造成心室中膈與心室側壁的收縮時間點,差距變大。我們可以想像,一顆心臟無法在同一個時間點收縮全部的肌肉,它作的功一定會變差。此現象最先是在心臟衰竭末期患者身上發現,治療的方法是在心臟的側壁置入電極,提前誘發它收縮,讓側壁與中膈的肌肉收縮時間接近,恢復到正常的一致狀態,患者的心臟功能於是獲得改善。再同步化治療的器械,類似心臟節律器,二條電極包埋在皮下,經由血管到達心臟,比心臟節律器多出的第三條電極置於心室側壁。由於患者的每一次心跳都要靠電流刺激,所以大約每5年就要置換電池,患者仍然需要服藥。

Q進行心導管手術的目的,是檢查還是治療呢?

心導管手術主要的對象是冠狀動脈心臟病或稱為狹心症的患者,心臟衰竭的患者只占了極少數。心導管手術的目的,其一是確診患者的冠狀動脈是否狹窄?狹窄程度是否嚴重?若有嚴重狹窄,我們現場會向患者及家屬說明,也可以在術前播放血管狹窄的片子讓他們觀看,經由說明,大多數的病人都會希望現場立即治療。

Q心導管手術是如何進行?手術做完後,需要注意什麼事項?

傳統的心導管手術是從鼠蹊部股動脈打一支針,利用血管鞘,把導管置入血管。目前大約90%以上的患者,是從手部橈動脈進行心導管手術檢查。心導管是一支很長的管子,管子會順著血管到達心臟主動脈出口的地方,從這裡可以找到冠狀動脈的開口。

我們的心臟有三條冠狀動脈,左邊冠狀動脈左主幹會分出前降支與左迴旋支兩條,右邊冠狀動脈大多是獨立一條。所以三條冠狀動脈只會有兩個開口,因此我們會有兩種不同形狀的心導管,可以勾住兩個冠狀動脈的開口,然後注射顯影劑進行血管攝影,就可以看到冠狀動脈是否狹窄和狹窄的狀況。患者只有局部麻醉打針的地方,醫師可以和他們交談,患者可隨時表達自己的感覺。

心導管的檢查大約30分鐘可以完成,患者通常會在前一天住院,進行前置作業,例如腎功能、凝血功能及血紅素的抽血檢查。由於顯影劑都會傷害腎臟,若心臟病患者本身的腎功能有些問題,我們會讓患者服用一些前置藥物,減少對腎功能的各種傷害,同時術中會盡量減少顯影劑的用量。患者若只是檢查,他們可以選擇當天下午或傍晚就出院,若有接受手術治療則是隔天出院。心導管的傷口只是一個大一點的針孔,會以紗布繃帶稍微壓迫,不再出血就好。

人體冠狀動脈的功能是提供心臟血液,然而除了觀察血液的量能否進入心臟,還要看血液的質是否好,若患者血紅素不足,注入心臟的血液即便血量足夠,但氧氣仍是不足的,因為氧氣是要由血紅素攜帶。所以血紅素過低、貧血的患者,極可能冠狀動脈沒有狹窄,卻出現心絞痛。因此有些時候,必需依照患者的動脈狹窄程度及貧血程度,綜合判斷如何治療。若動脈狹窄程度只有50%,血紅素極低,我們應先從提高血紅素著手治療,再觀察是否要做心導管治療。

Q通常冠狀動脈的治療會置入幾支支架?傳統式支架和塗藥式支架相比,有何優缺點?

心導管手術需要置入的支架數目,與患者的血管病變程度有關,如果一條冠狀動脈有病變,需要放1支支架;若三條血管都病變,至少要放3支;若同一條血管前後端都有病變,同時就會用到2支支架。但心臟若是曾發生心肌梗塞以致壞死纖維化,一般說來都是不可逆的,像是在心臟左前降支區域的心肌若已壞死纖維化,我們就不見得施行左前降支血管的治療。

早年我們使用傳統式支架,在置入支架之前,會用氣球擴張血管,確保支架能夠撐開。然而氣球擴張血管時,必然會造成血管內壁受損,甚至是裂傷,受傷部位會產生發炎並凝血,那麼在支架與受傷內壁,就會有平滑肌增生,或是纖維組織增生。增生的目的是要讓傷口癒合,卻讓置入支架的血管又變得狹窄了,一般20%~30%的患者,術後半年又因為血管堵住要再來重新動手術。尤其是血管阻塞複雜、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可能高達50%的患者半年內又要回來再手術。於是才有了塗藥式支架的發明,它就是在傳統式支架上面,塗上藥物,藥物能夠抑制發炎的細胞及組織過度增生,能夠讓患者血管堵塞再復發的機會,下降到3%左右,減輕患者很多負擔。

民眾經常會考慮到底要採用自費的塗藥式支架,還是健保給付的傳統式支架。自2003年塗藥式支架問世至今,已經有累積的實證數據證實,它比傳統式支架對於幾乎所有類型的冠狀動脈病灶,都有較好的長期預後結果。目前塗藥式支架一支大約六萬元左右。支架置入的目的是讓血管再疏通,有些患者則需要心臟外科的血管繞道手術進行血管重建。像是患者冠狀動脈阻塞嚴重,傳統支架無法有效的治療,病人又沒有能力負擔數十萬元的塗藥式支架費用,那麼患者可以考慮健保提供的血管繞道手術。雖然心臟外科手術術後需要較長的復原時間,患者手術後的初期生活會有一些不方便,不過就長遠的觀點來說,外科手術比勉強置入數支傳統式支架來的好很多,因為患者8~10年內,心血管都能維持得很好。心臟衰竭合併嚴重的血管狹窄,經由支架置入或外科手術,都能有很好的恢復,甚至不再有心臟衰竭的現象。

Q為什麼有的患者會在心導管手術後,感覺身體的不適並沒有改善呢?

心導管手術是一種侵入性的方式,我們的患者多半都是已經感覺到身體的不適,才會來接受此一檢驗並治療。經由心導管手術置放支架之後,患者症狀一般都會有明顯的改善。基於心臟不好會有生命危險的想法,一旦胸悶及喘,民眾都會先來心臟內科就醫。不過,患者的胸悶及喘,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存在,現代人經常會有相似症狀的原因像是胃食道逆流,那就要去腸胃科進一步就診檢查。其實胸腔的問題,肝膽甚至胰臟的問題,都可能會在上胸腔部位讓患者感覺到不舒適,我們在排除掉心臟的問題,仔細詢問過病史之後,就會再轉介他們去其他專科。

Q哪些人是心臟病的好發族群?

心肌梗塞的風險因子第一就是年齡,男性是45歲以後,女性是55歲或停經以後,再來就是大家熟悉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最後就是抽煙。心臟內科的患者,通常都是在發生不舒服後來就醫。也有患者是在看了網路資訊,感覺與自己的症狀相似而就醫。

至於心臟病的家族史,患者會想到阿公在80歲時得到心臟病,那他有心臟病的家族史嗎?以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家族史為例,家族中若有男性在55歲以前罹病,女性在65歲以前罹病,我們才會懷疑有早發的冠狀動脈心臟病家族史。

體重是一個綜合因子,因為肥胖的人,通常會有三高。體重過重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引發因子,主要是三高的機會較正常體型的人要多。三高的控制,還是為了避免其他的慢性疾病。

Q許多人都知道吸菸會導致肺癌,但為何抽菸對心血管疾病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抽煙是我們心臟科醫師最不希望民眾有的習慣。「三高」可以用藥物控制,抽煙的習慣就要靠民眾自己改掉。抽煙為什麼可怕?以我們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來說,30、40歲的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他們香煙都抽得很嚴重。實證研究數據已經指出,抽煙者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不抽煙者的1.5~2倍,每天香煙抽的量很大得病風險更高。香煙裡面的物質,會加快人們動脈硬化的速度,若是本身又有三高,那麼心血管會惡化的更快。

再來就是,香煙裡面的物質,會讓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異常。血管的內皮細胞非常重要,它能夠分泌一些溶解血栓的物質,香煙會讓這個功能下降,血栓產生容易,心肌梗塞就容易發生。此外,香煙裡的物質也容易造成血管發炎,發炎時會有許多血球聚集,造成聚集處的血管斑塊破裂,也會引發心肌梗塞。還有就是血管本身有收縮及放鬆的功能,抽煙會讓血管放鬆的功能下降,當人體有比較激烈的活動時,心臟血管要能放鬆,那麼心臟的血流量才會變多,我們才有足夠的氧氣。抽煙會讓心臟血管放鬆的功能下降,運動時人們就容易喘,同時會胸痛。至於電子煙,目前沒有長遠的研究結果,所以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尚無定論。吸菸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也是為什麼門診時我們總是不厭其煩要求患者不要再抽煙。

Q什麼是運動氣促?這樣的患者是否不適合運動?

這是一個醫學專有名詞,現代人幾乎運動時都會喘,此時大家都會聯想心臟有問題。其實運動會喘,要考慮許多層面,例如骨頭、肌肉的強度,體型;還有肥胖的人因為心臟需要作較大的功,所以他容易喘;貧血、少運動的人,肺功能不好的人,都易喘。這些人來到心臟科檢查,經常未必查得到心臟疾病,也可能是其他器官系統的問題,甚至可能單純只是缺少運動。

Q感覺心悸要去心臟內科就醫嗎?

現代人因為生活及工作的壓力而緊張,加上熬夜或飲食失衡,還有刺激性的食物,這些都可能會造成心悸。其實某些人感覺心悸,並不是心臟的問題,而是因為胃食道逆流,它的症狀和心悸很像。多數人的心悸是起因於心律不整,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也有人會因此感覺疲倦、虛弱,還有的患者會昏倒。有人則是會有水腫,有人會食慾不佳。食慾為什麼會變差呢?因為腸胃道也要血液供應,心臟不好也會讓腸胃道血液循環不好,同時血液回流也變差,腸壁血管會有腫脹的現象,腫脹會讓吸收變差。有些人的心臟瓣膜脫垂並未達到醫學上的二尖瓣脫垂標準,但當壓力大、喝咖啡或抽煙時,也會引發胸口痛或者心悸等症狀。

Q阿斯匹靈、銀杏,真的對心臟血管有益處嗎?咖啡到底能否飲用呢?

如果沒有經由醫師確診患有心臟血管疾病,服用阿斯匹靈反而會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銀杏會讓血液的黏稠度稍微改善,不過,醫學上還沒有足夠的證實佐證,因此,只能以保養食品來論。咖啡會引起心悸或誘發心律不整,如果喝了咖啡,會感覺不舒服,那當然就不要勉強去喝。

Q有的人一直感覺心臟,胸口會悶、會痛很不舒服,卻找不到病因,該怎麼辦呢?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特別是民眾接受的資訊太多,讓大家容易焦慮,對於疾病有時就會有過度的反應。站在醫師的立場,必要時才會開一些安慰劑治療,患者心裡會感覺舒服很多,回家就不會再擔心。還有的患者很焦慮,來看門診卻又不想服藥,我們就要多開導患者,讓他們不要煩惱。患者形形色色,所以看病是一門藝術,醫師也在不斷學習中。

焦慮也會引起血管收縮,所以有些患者,檢查血管雖然沒有阻塞,不過他們就是會胸悶、胸痛,做心臟缺氧的測試,他們也真的會有缺氧的反應,此時,我們可試著開立放鬆的藥物給患者。假如患者的疾病是源自精神上面並且超過我們心臟內科醫師的能力,我們會委婉的告訴患者或家屬,可以參考身心科醫師的專業見解,或許心情的因素讓患者感到壓力,心臟就有些不舒適。

Q身為心臟科醫師,您會認為怎麼樣的方式能夠遠離心臟疾病?

心臟疾病,不可抗拒的因子,一個是年齡因素,人無法抗拒老化。另一個則是家族史,家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當然是人們無法改變的,但是當「三高」發生時,我們是可以控制的。另一因素,抽煙,個人可以避免。飲食及運動,是我們長期看診以來,最希望民眾從日常生活中改善的,節制飲食及運動習慣真的很重要。

所有的飲食,最難節制的就是高血糖。至於血脂及膽固醇,很多病人及家屬都很擔心,心導管手術做完之後的飲食控制,其實只要按時用藥,血脂及膽固醇都能有效控制,但是血糖就是一定要患者克制飲食,甜食及澱粉類一定要忌口少吃。在台灣,我們的水果都太甜了!民眾要適當攝取。如果真的口腹之慾難以克服,那就需要多運動消耗多餘的熱量。

血糖與飲食及遺傳較有關係。血壓與年紀關係較大,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容易變硬。女性在停經之前,血壓通常都會偏低,也較同年齡男性低許多,但是更年期過後,女性的血壓增長幅度變大,到了60歲會與同年紀男性一樣,因此對於心血管疾病要多加留意,不要輕忽。

訂閱

訂閱文章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