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附醫婦產部劉偉民主任
WeGenius第31刊‧2010年‧
台北醫學大學附醫‧劉偉民醫師【醫師介紹】
劉亦棻專訪
- Q婦科檢查為什麼要做內診呢?
- Q所以女性婦科的疾病會反應在生理期的表現上面?
- Q您會建議女性到了幾歲就要開始定期做婦科檢查?婦癌容易發現嗎?
- Q您是六分鐘護一生活動的發起人之一,這個活動成功地讓民眾明白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預防子宮頸癌除了抹片檢查之外,人類乳突病毒篩檢有需要嗎?是否要施打子宮頸癌疫苗?
- Q除了婦癌以外,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為什麼也會造成很多女性患者極大的困擾?
- Q經痛算是疾病嗎?當女性有哪些症狀時就應該去婦科就診呢?
- Q想請您談談您創新發明、榮獲世界婦科內視鏡大會論文首獎的手術。
Q您曾歷經過休學、重考、退學又重考習醫,這歷程遠比其他人來的曲折,想請您給年輕學生一些建議,怎麼樣才能從迷惘中漸漸找到目標、確定自己的價值? - Q您是如何調適情緒呢?
- Q現在許多病人很強調身體自主權,認為對自己的疾病她有權力決定選擇用什麼方式醫治,這樣對病人真的比較好嗎?
- Q對於想從醫的學生您會有什麼建議?
婦科內診很重要,許多人以為做個超音波檢查就好,其實有些病症超音波還是照不出來,例如腫瘤太小。有經驗的婦科醫師在內診時能夠檢查出婦科超音波會遺漏的生殖系統異狀,儀器檢測只是幫助醫師做出正確判斷的工具之一。
除了內診,對女性最重要的就是生理期,所以醫師都會仔細問診,從女性每次月經的狀況,例如經期時會脹氣、拉肚子,經期時間的長短、經血流量多少,我們就會知道她的身體可能有哪些問題。另外即使是月經期間還是可以內診,因為婦女的疾病有時會隨著生理週期而有不同的變化,所以並不是說經期就不能內診。
女性朋友到婦科做內診千萬不要嫌麻煩,妳想想醫師都要不停的在診療室和內診間來回穿梭、跑進跑出,我們為了正確評估都不嫌麻煩,妳更應該配合讓醫師能仔細檢查病情。醫療絕對不是只依賴高科技儀器就好,醫師的內診經驗真的很重要,無論是小女孩或老太太都會有需要內診,當然面對小女生我們都會要求母親陪同。
其實我認為女性有生理期是一件比男性幸運的事情,因為妳可以透過生理期的表現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生理期就像是女性身體的一面鏡子,有的女性尚未到停經年齡卻兩ˋ三年沒來月經,有的一年只來三、四次,這都不是正常現象。我問病人的病史一定先從月經問起。
我曾經碰過一位三歲半就來月經的小女孩,這是”早發性初經”,若不治療會影響以後的正常發育。月經太晚結束也不好,有位病人都要六十歲了還沒有停經,怕會引起子宮內膜的問題。一般來說正常初經時間約13歲,停經約50歲。生理期的時間和症狀表現都能反應出妳身體的健康情形。
Q您會建議女性到了幾歲就要開始定期做婦科檢查?婦癌容易發現嗎?
只要有了性生活就應該要每年一次定期做婦科檢查。至於未成年的小女生,媽媽要主動檢查一下小孩內褲的分泌物,大部份小女孩的感染是因為玩耍時坐到不乾淨的地面上,有的是因為洗溫泉、玩水而感染,因為小女孩的會陰部沒有發育成熟,保護力不夠好,容易受到感染。
定期檢查真的很重要,以子宮頸癌來說,臨床上年輕女性因為定期檢查發現的早,治癒率好。很多老太太都是不舒服了才來看診,通常就是末期很難治。尤其是有些婦女認為反正自己已多年沒有性生活,應該不用看婦科,這觀念很不正確。我們常會在母親節過後有年長婦女來看門診,多半是女兒陪同。兒子在這方面是比較不好開口,但是可以請媳婦多關心婆婆。即使是停經或不再有性生活的女性,仍然要定期檢查才對。
臨床統計上50~60歲是婦科疾病的高峰期,除了子宮脫垂以外,常見的婦癌像是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早期發現治療效果都很好,因為這些疾病的惡化都需要一段時間,及早發現就能治癒。較難發現的是卵巢癌,它和胰臟癌一樣很難發現,因為卵巢和胰臟的位置都在身體的深處,發現癌病變時幾乎都已是第三期。
Q您是六分鐘護一生活動的發起人之一,這個活動成功地讓民眾明白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預防子宮頸癌除了抹片檢查之外,人類乳突病毒篩檢有需要嗎?是否要施打子宮頸癌疫苗?
我認為台灣的醫療資源是有限的,除了每年固定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外,通常我並不鼓勵病人再做人類乳突病毒篩檢。假設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結果是正常,人類乳突病毒篩檢的結果是陽性,表示妳帶有乳突病毒,然而醫師是無法針對乳突病毒做任何治療。篩檢出有乳突病毒只表示妳“可能”會得到子宮頸癌,但是婦女不需要為了這個而讓心理擔心害怕,也不需要改成每半年就要做抹片檢查,再說人類乳突病毒的盛行率在一般婦科中,大約是1/4~1/5,愈年輕的女性愈高。
乳突病毒分成很多型,20~40歲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性生活相對而言比較頻繁,篩檢出有乳突病毒的機率會比較高,隨著時間不同,可能現在測出是帶有某一型、過半年後又測出是另一型。而且PCR的偵測方式測到病毒的“偽陽性”率也很高,可能妳實際上未遭受感染卻因污染被偵測出來有感染。
希望我說的話不會影響到開發乳突病毒篩檢廠商的利益,不過,站在婦女的立場,我不希望她們擔心受怕,或是因為偵測到有乳突病毒而影響到夫妻性生活。但是每年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是一定要做的。因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找到”癌前期病變”,早期發現就能在門診做局部的小手術,不用住院,治癒率就很好。
子宮頸抹片檢查會有“偽陰性”,也就是說病人明明有癌前病變卻沒有被查出來,我認為主要還是在於醫師做抹片採樣時的態度。我在美國進修時發現他們都把小事情當成大事情在做,絕不會馬虎。抹片採樣也是一樣,抹片報告如果是正常就告訴女性未來一年身體至少不會受到子宮頸癌的侵襲,醫師採樣就要仔細才行。至於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對於年輕女性的確有幫助,這是全球都在推行的,只要經濟能力許可是值得做,至少可達到百分之六ˋ七十的保護效果。
Q除了婦癌以外,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為什麼也會造成很多女性患者極大的困擾?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都可能造成嚴重的經痛。正常的子宮內膜存在子宮裡面,但有些內膜組織因為不明的原因跑到了身體其他地方就叫做”異位”,像是骨盆腔甚至是肺部或支氣管內。這會讓病患生理期時除了經血,骨盆腔和肺也會同時出血。有的病人甚至在生理期時咳血。如果子宮內膜異位出現在骨盆腔,很容易造成裡面器官的沾黏和破壞,導致尿道、膀胱或是直腸的損傷。
近三個月之內我的門診就遇到兩位婦女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重度傷害的患者,其中一位是從腸胃科轉到直腸外科做切片,當初以為是大腸癌,沒想到是子宮內膜異位組織把直腸侵蝕到穿孔,從大腸鏡看,呈現出與直腸癌患者一樣的影像。她的直腸受損十分嚴重必需切除。但是受損部位如果切除掉會接不到肛門,那麼就只能在肚子上開口做一個人工肛門讓糞便排出,而她今年才32歲。
子宮肌瘤也是個問題,有的婦女子宮裡面長了七、八十顆大大小小的肌瘤,除了影響受孕外,由於生理期經血大量流失,有的病人測出來血色素數值只有3~4。正常人血色素數值應該是12~18,一般人從12掉到4絕對會當場休克,但是這些病患失血是長期漸進的發展,心臟產生代償作用,所以她們不會休克,但是常常覺得頭暈目眩連走路都會喘。
貧血會導致血氧濃度太低,人體如果長期慢性血氧濃度太低,末梢神經血管的血氧濃度就會不足,為了補償妳的缺血,於是心臟就會更用力的打血,心臟會逐漸增生變大造成心室肥大,當最後心臟再也無法代償妳的貧血時就會衰竭。
所以女性朋友不要輕忽經痛的問題,我想任何疼痛都是有原因的,還是要找出原因治療或定期追蹤。再來就是不要忽視貧血的症狀,一般女性每個月經血的量應該小於70~80cc,有的女性經期會突然大量出血,有的則是滴滴答答流了一個月,能夠抽血驗血色素可以比較準確知道妳是否有貧血,如果貧血是因為子宮肌腺症或是子宮肌瘤所造成就要好好治療。
如果經痛是愈來愈痛,經血流量愈來愈多,經期會脹氣、有腹瀉或軟便輕瀉情形,就要注意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腺瘤的問題。
不論如何,婦女每年一定要做一次抹片檢查來確保自己的健康,因為做抹片的同時,醫師會做內診,再決定是否再進一步檢查。有些婦科疾病如果能用藥物治療,就不需要開刀。有的病只需要半年固定追蹤。醫師除了癌症多不會強迫病人開刀,有的病人剛開始只需要吃止痛藥,等到忍不住痛了才會選擇手術治療。
Q想請您談談您創新發明、榮獲世界婦科內視鏡大會論文首獎的手術。
2000年我以自創的腹腔鏡手術「腹腔鏡子宮血管阻斷術」,得到世界婦科內視鏡大會論文獎第一名。2001年又以「合併子宮血管阻斷術和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蟬連論文獎第一名。後來又陸續獲得別的獎項。
對我來說,能夠創新發明這些手術,只能說是突如其來的靈感,也許是上天突然讓我靈光一現開了竅。在1998年一位北市衛生局的吳姓科長打電話問我,有什麼方式可以讓子宮肌瘤患者不必切除子宮?我說那就只要切除肌瘤就好,只是五年內有50%的機會肌瘤會再復發。
治療子宮肌瘤的問題一直在我腦中回想,總覺得應該可以再多做點什麼吧?後來我搜尋到1996年的一篇論文提到一位法國的放射科醫師利用栓塞療法,從大腿股動脈伸一根管子到子宮動脈裡面,利用管子把一些小粒子送進子宮動脈,動脈被這些粒子塞住,子宮肌瘤因為無法得到血液供應就會逐漸萎縮,當時全世界就有近300人用這方法治好子宮肌瘤。因為我在哈佛進修的專長是腹腔鏡手術和婦癌病理,所以我就妄想以外科手術阻斷子宮動脈來治療子宮肌瘤,同時讓它不再復發。
我的創新手術不但讓我在當時服務的台北榮總獲得行政院頒發的創新獎,更讓我得到了國際肯定,成為全球第一位連續兩年榮獲世界婦科內視鏡大會論文首獎的醫師。然而接踵而來的除了是源源不斷的病人,更有來自台灣婦科界同儕的責難與批評,甚至有人動用醫院內部機密病歷資料散佈給媒體攻擊我,想要衛生署吊銷我的醫師執照。
我很感謝我兒時同學的哥哥也是當時主計長後來是財政部長林全的幫忙,讓我有機會向當時的衛生署黃富源副署長當面報告這個手術施行的情形並澄清外界的不當評論,更感激黃副署長給我的提點,讓我得到了後來陸陸續續國際婦科學界所發表的許多論文的肯定。我回首看看自己怎麼會經歷這麼多問題?我想自己絕對是有不對的地方要反省。不過,可能也因為這些批評和挑戰,才讓我有機會精進婦科手術的創新和改良,不然我不但不可能連續得到國際醫學論文獎的肯定,更可能到今天還只是一個平凡的開刀匠而已。
Q您曾歷經過休學、重考、退學又重考習醫,這歷程遠比其他人來的曲折,想請您給年輕學生一些建議,怎麼樣才能從迷惘中漸漸找到目標、確定自己的價值?
我的求學生涯真的很曲折,因為退學去當兵時在部隊裡唸了很多在書架上陳列的世界名著,多半都很勵志,我又非常喜歡讀人物傳記,唸這些有正面影響力的人物名著讓我心裡得到平靜,我突然想要好好地準備重考,想要認真地面對自己的人生。我真不覺得自己智慧有多高,倒是還有點吃苦耐勞的毅力和志氣。服完兵役重考有加分,讓我錄取了醫學系,真的很幸運。
我常把我遇過的挫折告訴我的孩子,與他們分享。我覺得這對孩子很有幫助。我後來會這麼熱愛我的工作,應該是我的人格特質就是對人事物永遠保持最大的熱情,對病人、對我喜歡的專業知識追求都是如此。
我的台語不好,但是在北榮服務要去台灣東部、中南部的地區醫院做為期三~四個月的醫療服務時,我很受到當地病患的歡迎。沒有什麼方法,我就是仔細認真的為病人看病,這絕對能跨越語言間的距離,不論病人經濟條件或教育程度如何,他們絕對能感受到醫師發自內心的真誠和熱情。別人都說我的病人很多,但一直到現在,我從來不會去管她是什麼職位或身份,對我來說她就是要一視同仁的病人,我最喜歡和那些個性很可愛的病人開玩笑。
我一直到二十五歲唸了醫科才找到自己的方向,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治好病人,得到她們的信賴同時得到成就感,這就是我的價值。但是我想即使我不是醫師,只要有這份工作熱情應該在任何工作領域都不會有太差的表現。
運動對我來說是最好的方式。有時早上起來我想到一天繁忙又吃重的工作,情緒有時很難調適,但是跑完步後回家吃完健康的早餐又喝一杯咖啡就能讓我很開心的去工作。我長期運動的習慣也帶動了一些週遭的朋友和同事,甚至病人去認真的做運動,我覺得這樣很好。
Q現在許多病人很強調身體自主權,認為對自己的疾病她有權力決定選擇用什麼方式醫治,這樣對病人真的比較好嗎?
我想最重要的是病人不要把自己的意志過份的放到專業治療裡面,曾經有一位病患原本很難受孕,好不容易我們治好她的子宮肌瘤讓她懷了孩子,她在產檢時因為血壓高,因為是嚴重的子顛前症,我強烈的要求她住院,她住了兩週就不願意配合。我怎麼都勸不聽,專業判斷上我就是認為這產婦會有危險,最後我要她的先生一定要讓她住院,她先生也拿她沒辦法,後來她生產時真的出了狀況,突然休克昏迷,幸好孩子保住了,但是產婦本人的智力因為缺氧而受損,現在走路也不太穩。
我記得第一次她拒絕我的住院要求時,我不知道哪裡來的靈感,讓她一定要簽名表示是她個人拒絕住院觀察治療。最後她的先生陪同產檢時也在病歷上簽名同意不住院。產婦又在媽媽手冊上簽名表示她不願住院,因為這幾個動作讓我沒有受到家屬的責難及可能必須面對的法律問題,否則肯定會被提告。
還有一位病患家庭環境很富裕,她拒絕做效果很好的傳統化療,因為她愛漂亮不想要掉頭髮,於是她就自費去做標靶治療,這位病患也是屢勸不聽,後來她轉診到別的地方去治療,不久前過世了。其實和她一樣病情的患者真的不少,大家都按照傳統化療治療效果很好,所以病人應該還是按照醫師專業診斷配合治療才對,畢竟醫師是根據可靠的統計數據和經驗,採用治癒率高、治療效果好的方式來幫助病人。
我想學醫的人只要憨厚踏實,愛人又熱情,甚至不用太聰明,第一等聰明的人做科學家比較好。在醫界師長們都很願意給年輕人機會和方向,有時懵懵懂懂的學生好開導,目標設定錯誤的學生就很危險。年輕學生要讓自己謙虛,如果自滿就會喪失很多學習的機會。
我必須很不客氣的說,現在年輕人有的真的很認真,但就是有不認真又自作聰明的痞子,痞子走到哪裡都一樣,你的師長一眼就會看出來你是痞子,最多不超過三天,別人就會看透你。所以年輕人要培養自己對人、對事的熱情,不要一開始就讓別人漠視你。
現在年輕人多數不願意吃苦,當然在我年輕時長輩可能也是這麼說我們。很多人會說努力是為了什麼?就像乾隆皇帝問紀曉嵐,長江江面千帆過,紀先生看到了什麼?紀曉嵐回答說盡是名利。真是如此嗎?我常和年輕人聊天,年輕人心裡想的就是要追求名利,其實名利只是你在認真吃苦付出後的附加價值,名利應該只是你在追求自我價值、自我肯定之後的產物,絕對不是標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