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總醫院 謝宗保醫師 肝臟移植

 

WeGenius第45刊‧2020年‧

  三軍總醫院.謝宗保醫師 【醫師介紹】

劉亦棻/張睿明 專訪

Q請問為什麼您會想成為醫師呢?如何走入外科工作?

我成長於新竹鄉下一個窮困的農村,從青少年時就挑過磚頭,扛過水泥。當時若遇到風災,地方需要人手清理、建設,我就會去打零工貼補家用,不過,相較於我們的師長輩在動亂時代遭遇到那些更困苦的日子,我的成長過程不算什麼了。還記得收到國防醫學院成績單的當下,父母親很高興的拿著成績單告訴我錄取了,當時我正在雞舍耙著稻殼中的雞糞,要送去田裡施肥。醫師工作對我而言,是從未曾想像的志向,那時心裡只想著要去不用花錢的學校,不要增加家中經濟負擔。

說來也奇怪,我從小就是為生計要打工,生活的經驗反倒讓我在後來選科時有了些幫助,那時實驗器材用的點滴頭是橡膠製品,需要人工手持剪刀處理,小朋友一天的工資可以賺百元,小時候我就發現自己對剪刀很能上手,手作能力對我進入外科有極大影響。

進入國防醫學系時,我曾經拿過全班第一名,這是在新竹中學從未有過的成績表現,對我學習醫學有極大的鼓舞。醫學系畢業時,同期150位同學,我排名第9名,當我依照排名次序優先選取外科做為志願時,全體同學都鼓掌,因為那時外科已經不是醫學畢業生的首選了,眼科、婦產科及皮膚科才是大家眼中的理想科目。

一般外科又是外科工作裡面不太引人注目的領域,我又進入了這個看來不起眼的次專科,三總外科以施公(施純仁署長)帶領的神經外科、魏崢老師帶領的心臟血管外科較為大家知曉,一般外科像是沈公(沈國樑局長)擅長於膽腸胃、陳之楷老師擅長於甲狀腺、俞志誠老師擅長於乳房外科,朱紀洪老師……等師長們,都是我們心中的典範。

仰望著師長們,不知不覺地我就有一個發想,想要從事一般外科,於是開始注意肝臟的解剖,對肝臟的細節構造特別留意而且我還記得住。因為有興趣就會想研究,才走入肝臟移植領域。陳肇隆院長在台灣完成了亞洲肝臟移植首例,我是在總醫師完成訓練後,出國學習肝臟移植,歸國回台灣在三總完成第一例肝臟移植,還有第一例活體肝臟移植,至今完成600例。

Q可以請您談談三總的肝臟移植團隊?

我們不得不說,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為什麼?因為腸胃道吸收的營養要由肝臟消化、新陳代謝,再送至全身。當肝臟功能喪失時,患者會發生肝昏迷,腦部會受損;還有肝腎症候群,由於血管阻塞,血液會衝往身體別的部位,於是腎臟血流量減少,腎臟也受損;再來是肝肺症候群;還有的患者會吐血。所以肝臟移植手術的發展有絕對的必要。

從前的人說「有志者事竟成」,每個人只要有心,都可以完成自己想像不到的目標。剛開始在三總,沒有老師可以求教肝臟移植,我得自己想辦法去考慮手術台上的兩個生命,那是極大的挑戰,因為一個人要完成捐贈者及受贈者的手術工作。現在我們整個團隊同時兩組共八人進行移植手術,這是我們歷經多年的發展,才讓手術更有效率了。

三總的肝臟移植團隊,我們可以說是一切從無到有,草創期我總是和同仁們說,不要覺得自己什麼經驗都沒有就放棄前進,這些從零開始的經驗,可以訓練自己在各方面有資源整合、歸劃步驟及實際執行的能力。而且過程中,除了醫學,我們也學會法律、文學及人情世故。身段柔軟在對人,嚴格執行在對事,因為要請專業的人來指導協助,我們不能高高在上,因為要確保手術期間及恢復期間,患者被仔細照護,我們對工作同仁細節要求甚嚴。

這又讓我想起陳敏夫教授,我非常幸運,能向陳院長學習,他的要求極高。因為我們肝臟手術進行時,在開刀房大量出血是常見的情形,肝臟像是一個海綿,會吸入很多的血,再過濾、新陳代謝,然後血液再流回心臟;相較於心臟由兩支大血管提供血液,肝臟裡面則是遍佈了許多血管,手術時一碰就是大量出血。

由於我對手術要求嚴格,從前有些醫學生稱我是開刀房四大惡人之一,當時的四大惡人如下:蔣○○、花○○、禚○及我,號稱開刀房F4,因為我們要求嚴厲會斥責學生,同學們說是Fxxk4,我聽到時笑說「老師們是Flower4,花美男,你們要認真學習!」不過,一般外科的年輕醫師真是認真吃苦,科裡面的生力軍逐漸茁壯之時,我也就不需要再像草創期那般嚴厲了。

Q那麼哪些人需要肝臟移植呢?

肝癌患者及肝硬化患者需要肝臟移植。肝硬化是指肝臟開始纖維化,萎縮了,患者出現了併發症,例如肝腎症候群,肝肺症候群及肝昏迷。發生肝硬化時,身體的血流無法經過肝臟進入心臟,血液會繞到肺臟、食道、後腹腔的血管才到達心臟,同時因為血液無法進入肝臟來新陳代謝,也就無法把養份轉化讓人體可以利用,如此情形下,患者身體狀況自然很差,就需要換肝。

再來就是猛暴性肝炎的患者需要肝臟移植。引起猛暴性肝炎(急性肝炎)的原因,早年主要是感染B型肝炎,現在則是有各式各樣的原因,除了感染,還有藥物引發,像是英國人,習慣服用大量的止痛藥,極易引發肝衰竭。飲酒,也會造成急性肝炎。減重,服用減肥藥物的民眾,或是少數民眾會因為降低膽固醇的藥物而發生急性肝炎。還有一些女性患有自體免疫的疾病,像是紅斑性狼瘡,其抗體會攻擊肝臟及膽管或是肝臟的血管,引起急性肝炎。

由於患者的肝臟突然間壞了,失去所有功能有了立即的生命危險。肝臟移植,是對猛暴性肝炎最有效果的治療方法,它可以立刻翻轉患者瀕臨死亡的時刻,讓患者立即求得生機,這項手術真的對人們有很重大的影響。

Q肝臟移植要如何進行?

根據文獻統計,過去世界上因為捐贈肝臟造成捐贈者死亡的狀況,大約有50對左右,所以我們對肝臟移植手術最壞評估是死亡率200%。因此,從健康的捐贈者身體移植肝臟的手術,我們都會極其小心,醫院都會設有醫學倫理委員會,對手術可否進行都有極高標準的審核。

我們把捐贈者健康的肝臟打開,肝臟分為左右兩邊的血管走向,我們將其中一側健康的肝臟取出來,受贈者因為肝硬化而不好的肝臟,我們也要取出來,再把健康的肝臟植入到原來的位置,讓新的肝臟可以有功能。肝臟移植與腎臟移植不同,腎臟移植不會摘除掉原有的不好的腎臟,而肝臟移植的風險就是在於摘除壞掉的肝臟時。舉例來說,肝硬化不但讓肝臟壞掉,同時會讓肝臟的血管變形,特別是肝臟的靜脈曲張、變粗,手術時輕輕碰到就會破掉大出血,造成死亡。

全球第一例肝臟移植是在1967年,直到1968年才有肝臟移植成功的案例。1967年第一例患者是一位小女孩,她患有肝臟的胚芽細胞瘤,由於她已經歷經多次肝臟手術,同時肝臟已經發生沾黏,肝臟的結構變形,血管結構異常,移植時尚未取出肝臟,她就因為大出血而死亡。

所以,肝臟移植手術最大的困難在於患者已經有多次肝臟手術,肝硬化太嚴重,肝臟本身發炎或是嚴重沾黏,這些因素會讓手術風險遽增。所以患者若是第二次、第三次換肝手術,風險就更大。為什麼同一位患者會需要多次的肝臟移植手術呢?因為有的患者在第一次肝臟移植之後,也許經過了十年,他的身體發生了慢性排斥,移植的肝臟壞了,於是需要第二次移植;有的人狀況不好,也許過了三個月,又會需要第三次移植。移植手術之後,患者都需要服用抗排斥藥物,然而有的患者終究還是發生了排斥,排斥反應是讓我們最心驚的問題。即便如此,大部份的患者在肝臟移植後,都可以恢復良好生活長達數十年之久。

Q捐贈肝臟有什麼限制嗎?為什麼活體移植較好呢?

早年我們肝臟移植手術是由往生者提供的肝臟,稱為屍肝移植。為了提高移植手術的成功率,我們會選擇適合受贈者的屍肝,比如說肝臟的大小不能相差太多,血型要一致,肝的品質也是要考慮,若捐贈者較為肥胖,有脂肪肝的問題,那麼肝臟移植的效果會差。如果捐贈者的肝臟功能很好,即便是脂肪肝,只要脂肪沒有超過30%,我們也可以接受。

屍肝有一些不確定的原因,像是捐贈者可能有飲酒的習慣,生前腦死或休克,肝臟有受傷,日常作息不正常,患有B型、C型肝炎,那麼肝臟功能就會不夠好,對受贈者手術後康復會有一定的影響。

活體移植肝臟,稱為活肝移植,它的條件更嚴苛。因為活肝是從健康的人體取出肝臟,若受贈者手術的存活率不高,我們通常不會進行手術。台灣現行法令規定,朋友之間無法捐贈器官,目前是五等姻親可捐贈。現今醫學的技術進步,血型不合的肝臟捐贈也可以進行移植,O型的肝臟可以捐贈給任何血型的患者,AB型則可以接受各種血型的肝臟。

活肝的優點是,它是親人捐贈,若為同血親,就不易發生排斥。患者病因若是猛暴性肝炎,那就需要較大、較健康的肝臟。猛暴性肝炎,若是能夠立即得到活肝捐贈,患者復原的效果,遠比得到屍肝捐贈來的好,這就是活肝移植成功率節節上升的原因。

由於屍肝可以取出整個肝臟,所以受贈者的存活率較好。但是,屍肝的取得有限制,不是立即就會有捐贈者。活肝的優點是,患者一旦肝臟發生問題,能夠即時得到捐贈以移植,即使只得到部份的肝臟,對患者都有即刻的幫助。所以,目前屍肝與活肝的移植,受贈者的存活率一樣高。

活肝捐贈還有一項條件,由於脂肪肝發生時,肝臟組織被脂肪佔據之後,組織就會缺血,這些肝臟若移植到受贈者體內,也會因為缺血而無法有功能,同時排斥更嚴重。所以臨床上,我們若遇到肝臟捐贈者的脂肪肝超過40%,如果捐贈者能夠控制飲食並運動,脂肪肝情形就會改善,當達到25%以內的脂肪肝標準,就可進行肝臟捐贈。

Q肝臟的捐贈者和受贈者,在術後的恢復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

對患者的照顧非常重要,由於受贈者本身因為肝硬化已經引起了許多的併發症,像是肝昏迷、肝腎症候群、細菌感染;特別是最難處理的肝肺症候群,長期肝硬化讓肺動脈壓力會變很高,即使肝臟移植成功,身體的血流卻打不到心臟,回流心臟的血液不足,這些換肝手術完成後,患者仍無法長期存活。所以肝臟移植手術,受贈者整體血液循環功能是很重要的,我們要觀看受贈患者全身臟器器官功能,不是單單觀看肝臟;心臟、肺臟及腦部功能,都要列入考慮。像是有些患者因為肝昏迷而腦部腫脹,我們必需監測腦部壓力,若壓迫致使腦部功能受損,就不適合移植了。

這些對於患者照料,需要加護病房同仁極為專業的能力,目前三總有專責的加護病房照顧移植病患。術後患者需要在加護病房2~3天,若手術順利,2~3週可以出院。猛爆性肝炎與急性肝炎的患者,多數人只有肝臟突發性的失去功能,其他器官若沒有併發症,他們都可以提早出院。

移植手術完成後,肝臟的血液循環功能更顯重要,再來就是出血的問題。患者可能會因為大出血,血壓急速降低而休克,也有可能會發生內出血,因為肝臟裡面的血管數量繁複。為了避免術後照顧上的困難,我們現在力求縮短手術時間,過去肝臟移植手術大約要12~14小時,現在我們希望能在6個小時完成。由於開刀時,麻醉時間對身體器官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手術時間愈短愈佳,患者存活率也會提升。

Q肝癌的治療有哪些手術方式?

肝癌治療的手術,早年台大醫院的林天祐教授創的手術方法是以手指將肝腫瘤摘除,手術時患者左右雙臂都要插入大支輸血管,以點滴為患者輸血,兩側都由助理醫師不斷的擠血,當時手術十分的危險。

爾後有了肝臟血管夾,能夠有效的止血,患者手術時不再大出血。直到20年前,醫師們只能用外科手術治療肝癌。現在我們全面改觀了,創新的手術,像是肝動脈血管栓篩,將供應腫瘤營養的動脈堵住,腫瘤會壞死;也可以在動脈栓篩手術之前,先注射化療藥物至腫瘤處,再把動脈堵住,腫瘤非但沒有養份供給,更會在化療藥物中有效的讓癌細胞死亡。

1999年肝臟電燒方式引進台灣,以針刺到腫瘤之內並通電將它燒焦,好比我們在煮蛋,溫度超過60度,生蛋就會變成凝結的蛋白。放射治療的進步,對肝癌治療也有很大的幫助,早期放射治療的範圍是一整片平面的照射,於是治療的同時,肝腫瘤與鄰近的正常細胞在接受放射線時一起死亡,肝臟上方的皮膚也燒焦了,當時大家都認為肝癌的放射治療效果不佳。現在的放射治療完全改變,立體定位手術,SBRT,讓放射線可以從360度的方向集中鎖定中間的肝腫瘤,中間的肝腫瘤目標承受到的放射線劑量最高,極高的溫度足以讓肝腫瘤死亡,卻不會傷害到周邊正常的細胞。

我們呼吸時,肝臟會隨著人體呼吸而起伏,這會影響立體定位的準確度,現在的放射線治療,還可以配合呼吸的節奏,放射線不會失準,依然可以精準的射中癌細胞。質子治療(重粒子質子治療),都是最新穎的方式,長庚醫院是台灣第一間進行此手術的醫院,我們把質子(重粒子)經過100公尺距離的加速,才有足夠的能量把質子打入體內殺死癌細胞。

免疫細胞治療,像是殺手細胞治療,我們將患者的血液抽取出來,培養出十億至百億的殺手細胞,再注射回到患者身上,這些患者自身的殺手細胞就會攻擊癌細胞,就不需要開刀了。殺手細胞治療肝癌的首例,目前三總在與民間機構合作,台灣有四、五間醫學中心都在試行,需要等到足夠的實證數據出來,才能全面普及運用至患者的治療。現階段的數據顯示,殺手細胞治療對肝癌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病例是成功的,對肺癌、部份的乳癌及血癌,有相當好的治療效果。一些大腸癌病患的癌細胞移轉到腦部,殺手細胞治療對其治療效果也不差。

肝癌的治癌方式,隨著科學的進步,不斷地在改變,肝癌手術與肝臟移植還是首要考慮的方式。此外,若是腫瘤過大,腫瘤侵犯到大血管,像是下腔靜脈,勢必要用外科手術治療。有時候化學治療或細胞治療效果不佳,還有患者接受了幹細胞治療,但是肝臟無法順利長大,這些情形之下,需要採用外科手術做肝臟移植。

Q為什麼脂肪肝對於身體健康是一項警訊?有什麼方式可以快速消除脂肪肝?

過去的研究發現,亞洲人對脂肪肝的耐受力較好,而歐美的民眾發生脂肪肝以後,比較容易轉變成肝硬化。不過,隨著我們飲食習慣的西化,臨床上面我們看到台灣人由脂肪肝變成肝硬化及肝癌的比率,愈來愈高了!門診遇到中度脂肪肝及重度脂肪肝的民眾,我都會勸他們要由運動及食物控制,消除脂肪肝。

為何要減少脂肪攝取呢?因為食用了過多的脂肪,進入腸胃道會變成乳糜微粒,進了肝臟就會被吸收,以脂肪的形式堆積。運動的好處是,身體會直接把乳糜微粒消化掉,不會形成脂肪。最簡單的方式:民眾只要記得如果某一天攝取食物較豐盛,隔一、兩天就是要運動並減少攝食,自然不會堆積體脂肪。

脂肪肝是脂肪堆積在肝臟,與脂肪堆積在皮膚底下是一樣的狀態,我們都知道皮下脂肪很難消除,減少食物攝取也不容易消除皮下脂肪,主要是要運動,最好是運動1個小時內,30分鐘內吃下去的食物,才能讓身體能量的分布改變,此時,人體肌肉最渴望蛋白質與營養物質,適當的攝食可以轉變化成人體肌肉,不會變成脂肪,也不會存在肝臟。因為運動30分鐘就會先把肝糖及身體血糖消化掉,接著體內脂肪就會開始燃燒。燃燒脂肪的時間是運動後30分鐘之內,接著吸收的養份就會變成肌肉,但是過多的攝食仍會變成脂肪。通常我個人會在慢跑後一個小時內吃晚餐。

運動員的營養攝取對消除脂肪肝是有效的。士兵的訓練也可以運用這些原則。運動前可以先喝一些水,同時吃一點食物,運動中間約莫15鐘也要補充少許的水。每天最好睡飽8小時,也可以分段睡足,若是熬夜,就要花2倍的時間補回睡眠。我們發現值夜班工作的人,肝臟顏色就是會比較暗沉,比較黑,年紀輕的人,肝臟顏色也較年長者來的紅潤。由於肝臟細胞要破壞達到90%以上,才會顯現出不好的症狀,血液檢查的數字才會有異常,所以還是建議民眾維持正常作息。

Q急、慢性腹痛在什麼情形之下,應該去醫院就醫?

只要症狀在一、兩個小時之內,愈來愈嚴重,沒有改善,就應該去醫院了。通常腹痛時,若是觸碰肚子,手一放開來,腹痛會更加劇,那一定要去醫院急診,醫師會依照患者的狀況再做X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的檢查,確診病因。

Q肝臟為何會發生撕裂傷?特別是發生意外時沒有明顯的外傷之下,該如何知道內臟有受到損害?

主要就是撞擊造成內臟撕裂傷,脾臟比肝臟更容易發生。被撞擊後,患者身體沒有明顯外傷,很可能剛開始脾臟或肝臟沒有出血,但是血液卻逐漸大量的在體內流出來,有人會因此休克。患者剛開始只感覺到撞擊的疼痛感,內出血尚未造成疼痛,所以經過撞擊的患者,我們臨床時的觀察很重要,要問清楚患者受到撞擊時遭遇到的撞擊力道大小:不小心從床上跌下來還可以接受;若是從一樓掉下來,就要考慮內臟受傷的可能;從三樓掉下來,內臟就一定會受傷了。總之,我們要依據撞擊的力道與機轉來評估內臟是否受傷。

騎車造成的撞擊內傷,與行車速度有關,車速20、30公里,未必會有內傷,但是50公里以上就要留意。患者的撞擊點也重要,車把就很容易造成肝臟破裂,如果車禍是兩車對撞,相對速度相加,內臟受傷的機會更大。

Q對於現階段的醫療環境,您會有什麼建議與想法?

現在外科住院醫師採八八工時制,時間一到就下班回去休息,這和從前外科醫師受訓時的情形完全不一樣,固然過去外科醫師受訓時超時工作是常態,但是醫師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達成完整的外科養成訓練,有利於醫師在醫療專業獨當一面。所以過去的外科醫師經過5、6年,就可以獨立作業,現在八八工時制下,可能就要經過10年、醫師將近40歲左右,才能獨立開刀,我們會擔心新的工時制度下,外科醫師能發揮所學的時間相對也縮短。

也許將來,隨著外科醫師數量的減少,像是肝癌,就會採取免疫治療的方法,以注射殺手細胞來治療。醫療的未來是有無限可能,特別是科技的發達,現在有電腦斷層的3D列印,可以呈現出肝臟的大小,腫瘤的位置,對於我們這些老一輩的醫師來說,其實看完平面影像就能明白的事情,年輕一輩反倒無法勝任,所以在運用科技之前,大家對於醫學的基本訓練還是要熟悉,那麼再以科技驗證,更可以開發創新更好的醫學方法,回饋社會。

訂閱

訂閱文章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